土地倫理的淪喪與眼中的酸楚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土地倫理的淪喪與眼中的酸楚

2010年12月28日
作者:朱玉璽(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

為了回應10月1日民間的陳情,12月9日黃煌雄監委到了旭海,用心的聽了在地代表、居民、地方首長、環保團體的看法,民眾及鄉代發言時,表達了開通台26線的需求,希望能夠給一條平安的路,並帶來商機做小生意,且作為台東與墾丁兩地之間的交通道路;但是當東源社區表達開通要從整個牡丹鄉的整體審慎思考,且質疑路開通,只能讓遊客方便到達台東及墾丁,並無法讓遊客留在當地時,就被質疑東源不是以旭海在地的思考來看;更誇張的是當筆者提到在地的完整自然海岸生態會遭到破壞,綠蠵龜、椰子蟹的棲地會受到嚴重的衝擊時,幾位支持者很大聲的指責,甚至有一位民眾說我在這裡60幾年了,從未看過,不要亂說!這時一位東源社區的朋友向監委說明,他有看過綠蠵龜,幾位民眾又指責他要有證據,那位朋友說他有相片,現場仍是有一些指責聲。

不願面對的真相?

筆者氣憤的表達,為何有人說到綠蠵龜,就要被指責,難道要昧著良心說沒看過嗎?在現場只要表達反對或說到保育類動物,就有一些惡意的責罵,但是矛盾的是鄉代也說,旭海居民是很重視生態的,不會去破壞這片海岸;若依其說,有民眾提到椰子蟹、綠蠵龜應該是很高興的事,村民該引以為傲,怎會指責別人的說法呢?

環保團體及東源的朋友,只是就自己的經驗,提到曾看過綠蠵龜的屍體,南田海岸過往也有綠蠵龜上岸產卵,而椰子蟹在環評書就提到;因此,是否存在只要仔細做調查既可知,何需一味的否定。

土地倫理的消失!

筆者很感慨的是,強烈反對有這兩種動物的民眾,土地倫理觀何以至此?

是什們樣的思維與動機,讓他們聽到這兩種動物就怒目相向,綠蠵龜若確實在此地,這是在地傲人資產,高興都來不及,怎會全然否定,難道把牠們當作是路開通的重要障礙嗎?

何為在地人、外地人?

筆者到現地時,當意見與在地居民不同時,常被批評是外地人,不知在地的痛苦與不便,2007年到南田參與說明會時,被質疑說你屏東人沒有資格來談台東台26線的開通與否;而這次到旭海,亦聽到把不同意見的人界定為外地人,筆者說只要關心這裡生態環境的人,應該都是在地人,台灣那麼小,為何還要分本地與外地,真正代表本地的是那些不會發言的動植物與環境,但誰替牠們講話呢?

眼中的酸楚

最後,筆者陳訴在地與環保團體並非絕對對立,都是擔心環境破壞,民間不信任現在的環評,因為有太多的開發案通過環評後都造成破壞,全台灣的海岸公路已經幾乎環島,消波塊也環繞台灣,阿朗壹古道是台灣僅存最傲人的自然資產,上網串聯停建台26線連署2個多月已有270多個團體,1萬4千多人連署保護自然海岸,我們必須留給下一代體驗的機會,留下來才能發展永續商機。

這時眼珠有種酸楚的感受,感慨為何民間從2006年關心此地的環境,獲得的確是公部門的冷漠回應,在地部分居民的指責與批評,環保署竟然幫助公路總局指責地方政府環保局及環保團體,環境保護署的存在價值為何?居民的土地倫理何以淪喪至此?

當天晚上遠方的朋友給我的鼓勵的話,其中一句話我深受感動,期望能勉勵自己與夥伴努力向前!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