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 成效 堅信改變──中國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專業 成效 堅信改變──中國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

2010年12月31日
作者:陳韋綸

在氣候變遷儼然成為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時,作為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其環保運動當然備受矚目。回看中國環保組織興起至今,經歷時間不過15年,卻在近年出現許多一次性、追求規模的動員式環保活動。實踐而非空喊環保口號,任何計畫的成果評鑑,自然相當重要。2010年10月間,來台參與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的中國NGO代表中,萬通基金會秘書長李勁便以「做一個令人尊敬的基金會」為目標,強調一個組織公信力的重要。在今日,這樣的信念特別振聾發聵。

北京大學政治系碩士,而後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公共政策,又曾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中國辦公室擔任高級項目官員,出色的學經歷,是什麼原因,讓李勁願意投入中國環境運動,這個看似吃力不討好的領域呢?「人最終會走上適合自己的道路。」他表示,相對從事環保工作的年輕一輩來說,如同其他1970年代的中國青年,他對改變有著更堅定的希望,這幾乎是一種價值觀,而非選擇而已。2009年,李勁進入萬通基金會,擔任祕書長一職,從此致力於環保工作。

與其他NGO不同,李勁任職的萬通基金會是一非公募基金會,其資金全數來自同名的房地產公司,但在項目執行上,基金會則秉持獨立與專業的原則,並以生態社區為核心項目。

李勁表示,該基金會的角色定位,並非執行者,而是「資助NGO進入社區」的資助者,在北京與天津地區,進行水資源蒐集、垃圾減量、廚餘處理、資源回收以及地區綠化等工作。每年基金會可運用的資金,約莫500-600萬元人民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於計畫執行者的培訓養成。李勁說,萬通基金會並不使用志工,辦公室內成員也僅有5位,然而其生態社區的計畫,卻已涵蓋44個地點。這些,都是萬通基金會對於專業要求的成果。

他曾表示,環保非政府組織必須有拿出成果的意識,而非拒絕評量;然而,評量並非單純量化,成果必須對社區居民展現,而非資方。「但企業出錢,你確實要拿出成效。」但是,即便資金來自私人企業,李勁仍然強調環保工作的專業性,就如同企業責任,並不能只注重形象行銷的範疇。

在中國進行環保運動,李勁也在此次交流過程中,以玉樹地震賑災工作,說明NGO的運動空間。在震災期間,萬通基金會協助當地組織進行垃圾處理。玉樹地震時,政治因素,讓民間組織參與空間小,這時就考驗了組織的反應速度,經驗以及政治關係。他表示,就萬通基金會而言,做的事情「完全正面」,是創造一種可以效仿的生態社區模式,因此能夠得到政府單位的支持。

對萬通基金會,他強調理論研究、社區實踐、傳播倡導和能力建設等綜合性資助策略,探索生態社區建設模式,使基金會成為中國生態社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