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雞肉創新高 農委會力推黃金雞迎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進口雞肉創新高 農委會力推黃金雞迎戰

2011年01月04日
摘錄自2010年1月4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去年雞肉進口量創新高,約11萬公噸,不僅比前年成長近5成,10年來也暴增近12倍。由於國產雞肉生產成本高,雞農擔心,進口雞肉便宜,將衝擊白肉雞產業。養雞協會呼籲國人支持國產雞肉,香雞排、雞排便當都是國產雞肉,但吃雞腿便當、棒棒腿,就可能吃到進口雞。

進口雞肉到岸價格每公斤約35元,加上運輸、解凍處理等,成本約45元,但國產白肉雞出了電宰廠就要80元,還不包括運費、零售、管銷等費用,幾乎比進口價格貴一倍。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江文全說,在WTO架構下,無法管制進口量。去年進口雞肉增加,是因為豬肉價格高,由於豬肉與雞肉有替代性,豬肉消費量少3、4萬公噸,消費者可能改吃雞肉,加上觀光客多了一百萬人,國內景氣轉好、吃肉的人增加,導致整體需求量增加。

為區隔進口與國產,農委會推廣「台灣黃金雞」標章。台灣黃金雞並不是雞的新品種,而是指合法衛生電宰,且有CAS認證的國產雞肉。雞肉屠宰後48到72小時上架銷售,消費者可以在黃金賞味期限內,品嚐到國產雞肉新鮮美味。

進口的冷凍雞肉經長途運輸、入關,送到消費者手中,少則一個月,長則達三個月,而且低溫冷凍,進口後還要解凍處理,不僅營養流失,新鮮度也大打折扣。

從外觀來看,進口的冷凍生雞肉呈灰白乳濁色,雞皮無透明感、外皮皺縮,肉質無彈性。國產生鮮雞肉,不僅每天屠宰、配送,而雞隻屠宰後十小時是熟成期,冷藏一天內雞肉的肉質、含水量都是最佳理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