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06日
摘錄自2011年1月5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科學證實,台灣畫眉鳥在50萬年前,和中華畫眉鳥分家,原因是台灣與亞洲大陸的生態差異,還有擇偶偏好影響,改變長期以來「台灣海峽隔離造成台灣特有物種」的論述。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壽先,去年在英國的「分子生態期刊」(Molecular Ecology)發表論文指出,台灣畫眉鳥在350萬年前,開始與中國的中華畫眉鳥基因分化,約在50萬年前基因交流終止。
李壽先最重要的論點在於,對台灣特有物種的形成原因提出新看法。李壽先表示,過去認為台灣特有種的行程是因為「台灣海峽的隔絕」,但他以「DNA變異」追溯台灣特有種的形成發現,生態差異和擇偶偏好都是影響特有種形成的原因。
李壽先表示,台灣畫眉鳥體型較大,沒有清楚的「過眼線」,羽色呈橄欖灰,好棲息在1000公尺以下的林邊灌木叢。
中華畫眉鳥則有清楚的兩道白色過眼線,羽色為紅褐色,多半生長在長江以南到越南以北、1500公尺以下的林邊灌木叢。中華畫眉鳥的叫聲音域較廣、曲目較多。
李壽先說,一般認為14000年前地球回溫,海水上升、台灣海峽形成後,島上生物就開始自行演化。但早在5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即使當時台灣和中國的陸地還連在一起,台灣畫眉鳥和中華畫眉鳥就停止基因交流。所以他認為,海洋隔離並不是決定單一特有物種形成的絕對因素。
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補助下,李壽先的研究推翻過去對台灣特有物種形成的認識。他希望以台灣畫眉鳥的例子,對其他大陸性島嶼特有物種形成的研究,能有一些幫助。
李壽先這次研究的樣本採樣,是以66隻的台灣畫眉鳥與97隻中華畫眉鳥作DNA變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