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白邊魔目夜蛾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眼神——白邊魔目夜蛾

2011年03月27日
作者:孟琬瑜(文字工作者)

白邊魔目夜娥 圖片提供:孟婉瑜

小咕嚕和小瑀魚都不怕蛾,甚至喜歡在中海拔山區旅行的夜晚和翌晨仔細觀察蛾、 等待蛾。與蝴蝶相較,蛾顯得低調而隱晦,不少蛾類都過夜生活、易受燈光吸引、有時較長時間滯留在一個地點附近,有些甚且很少移動,顯得懶洋洋,是孩子們比較容易觀察和親近的鱗翅目昆蟲。

雖然對於蛾的指認並不在行,但是陪著孩子們發現、觀察、和發揮想像力,還挺有趣的,而且拜網路便利之賜,也不難找到進一步的解答。

陰天的傍晚,雲層厚重、空氣潮濕,暮色昏晦而靜謐,一副山雨欲來的預兆。晚上用餐前,小咕嚕和小瑀魚不停地在陽台和室內的地面搜尋著,那些被燈光吸引過來的甲蟲和蛾。有時候只消用手電筒的燈光照一照,原來靜止的昆蟲受到光的干擾,就開始爬行移動身子。小咕嚕和小瑀魚還不時興奮地嚷嚷著報告,他們又發現了幾隻「穿著迷彩裝的蛾」。

當小瑀魚好奇地撿起地上死去的蛾屍,仔細地端詳著,問著負責廚房的阿姨說:「阿姨,你看蝴蝶!」「牠為什麼不動了?」阿姨說:「那隻已經死了,被踩扁了呀!」長久生活在中海拔山區,大概對蛾類的存在有點司空見慣,畢竟掃地的時候,幾乎都會掃起好幾隻蛾的屍體呀!

阿姨看到小瑀魚這麼喜愛蛾,甚至是珍惜呵護著死蛾,突然想到電視櫃上面停著一隻很大的不知道是蝶還是蛾,已經停在那邊不動有好幾個月了,就慷慨地送給小瑀魚。

那隻蝶蛾展開著翅膀竟然有十公分寬,六足全都蜷縮在胸腹底下,觸角早已經斷了,確實已經死去很久了。深褐色的翅膀上,有著兩枚大大的眼紋,兩根一長一短而且不完整的細絲,斷落在眼睛附近,很可能是絲狀觸角?我實在無法確認牠到底是蝶是蛾。

我想著牠為什麼來到這裡?如果是蝶,是受什麼吸引呢?如若是蛾,或許是因為夜晚的光亮吧!牠為什麼孤單地固守在電視櫃上不走,直到生命的最終?

我凝視的這個空空的軀殼,曾經是一個靈魂的安棲之所。前翅兩枚大大的眼紋,是牠一身黑褐中,顏色最複雜鮮麗的部份,像一對鑲嵌在翅膀上的眼睛。牠曾經靠著它們炯炯有神地恫嚇過天敵嗎?隨著生命的流逝,彷彿那對明亮的眼睛也失去了精神和光彩,再也沒有了靈魂的氣息。

我幫小瑀魚從高處輕輕托起,放在她攤開的小手掌上,小瑀魚非常珍惜地捧著,彷彿那隻蛾只是睡著了,叫我們都不要打擾牠的休息。

下山之後,我想起前幾天似乎才看過芭樂寫的一篇觀察蛾的文章,照片中展翅的樣子和前翅兩枚清楚的擬眼紋,跟小瑀魚的蝶娥有幾分相像,於是連上她的網頁看看。她的幸運只有按下一張照片的時間,那隻是「裳夜蛾科」中型的「白線魔目夜蛾」,變異或近似種,是中海拔山區的少見種類。

比對了照片,展翅的樣子和前翅的擬眼紋確實有點像,但是「白線魔目夜蛾」的前後翅外緣有著很寬的淺褐色迷彩花紋,而小瑀魚的這隻卻不明顯,只有一條淡褐色的曲線,會不會也可能是變異型呢?

順著芭樂留下的連結,找到「嘎嘎昆蟲網」與「自然攝影中心」,瀏覽了幾種白線魔目夜蛾的變異型後,幾乎確定了小瑀魚的蛾不是同一種,而且我還忽略了照片無法精確呈現實物大小,直到再仔細閱讀說明文字,白線魔目夜蛾展翅大約是5公分多,而小瑀魚的蛾展翅有十公分,體型將近兩倍。

繼續瀏覽著「嘎嘎昆蟲網」裳夜蛾科的介紹,根據體型及特徵描述,與一張放大的擬眼紋照片,可以確認小瑀魚的蛾就是大型而且少見的"白邊魔目夜蛾"。

嘎嘎昆蟲網敘述

白邊魔目夜蛾 Erebus albicincta obscurata (Wileman, 1923)

裳夜蛾科,展翅102-114mm,大型,翅面暗褐色具藍紫色分布,在閃光燈照射下有時會呈現藍色鮮麗的光澤,前翅左右各有一枚大型的擬眼紋,近外緣有一條白色細橫帶,橫帶至外緣密布黑色的橫向短斑,後翅斑紋近似前翅但無擬眼紋,緣毛白色。本屬8種,本種又稱玉邊目夜蛾,主要分布中海拔山區,屬於弱趨光性蛾類,一般停棲在燈光下較暗的環境,警覺性高。

我凝視著與其他撿回的蟲屍一起被釘在泡棉上做標本的白邊魔目夜蛾(註),總覺得翅膀上那對曾經鮮麗晶亮的眼睛,如今蒼老也失神了,原應在閃光燈下呈現的藍色金屬反光,也隨之黯然。

牠短促的生命已經盡情發光發熱過了嗎? 所以甘心蹲伏在那電視櫃上就此終老,度過生命最終的一段時間?

彷彿不須再為了躲避誰,嚇阻誰而奔逃,也對這個世界的一切變化紛擾,視而不見,再也毋需介意。

註: 阿德和我是不允許孩子捉活的昆蟲做標本的,所以小咕嚕都是撿死的蟲回家做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