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環境的改善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高美環境的改善

2002年10月29日
作者:蔡嘉揚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前 言

高美濕地從大學時期常常來這裡賞鳥做研究,當時還是個鮮有人知的賞鳥濕地景點,交通也十分不方便。近年來高美濕地隨著反海渡電廠的聲音,加上許多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生態棲地受到影響,已經成為中部重要的生態資源。整個西海岸環境快速變遷讓海岸生態系受到嚴重的干擾,而喜歡去高美的原因就是大甲溪口的高美還能保有一個相對比較乾淨的視野,自然開闊不受太多人造建物的干擾。反觀大肚溪河口及附近海岸,已經多是高壓電塔和西濱快速道路、彰濱工業區等建物,對視覺景觀和生態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一、參與台中港北側漂淤沙整治暨生態保育研究計畫

過去一年半以來有幸參與「台中港北側漂淤沙整治暨生態保育研究計畫」,算是我對高美濕地生態系比較全面系統化的研究調查,當時參與計畫時,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台中港務局的長官們,一直不承認有高美濕地這個名詞,從他們的眼光來看,這是台中港北側的淤沙,還明白的告訴我們在報告中絕對不可以出現高美濕地這個名詞(原本出現的高美濕地全部要求改為台中港北側淤沙區),這樣的鄉愿心態著實令我們感到悲哀,也可見台中港務局長官們對於高美濕地的心態從不是個寶貝,而是個嚴重影響台中港航道的瘤!本來台中港就是硬生生地在沙地上挖出來的港口,人無力可以逆天,漂淤沙的問題本來就是台中港先天的缺陷,所以高美濕地問題的存在是必然的。要談整治其實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如何利用高美濕地的生態特色轉化成為對台中港有用的資源才是正確的方向。

當然港務局的主要業務範圍並不包括生態保育工作,所以當時港務局就想把北防風林以外的淤沙區(高美濕地)劃出台中港特定用區範圍,雖然好像是掩耳盜鈴,以為把燙手的山芋丟掉就好,但是高美濕地實際上還是存在於台中港區,並不會因為劃出台中港特定用區範圍,就不會影響到台中港的營運。其實這樣也好,劃出來以後交給可以經營管理的單位來處理,要比放在台中港務局下要好多了。只是台中港務局並不知道已經失去了一個寶物。

二、台中港北側漂淤沙區防風林和高美濕地重要的生態價值

不只我們參與這個計畫的調查,台中縣生態保育協會和相關的研究人員都長期在高美濕地進行生態的紀錄監測工作,累積相當多的生態資料。經過我們一年半來的研究調查,在台中港北側防風林和高美濕地蘊含著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特色,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北側的漂沙區居然是重要的水鳥繁殖地點。這裡有四種鳥類東方環頸行鳥、小雲雀、小燕鷗和燕行鳥在這裡繁殖,其中後兩者是保育類鳥類。原本看似貧瘠的沙丘地形,在冬天是被強烈東北季風吹起的飛沙淤積出來的沙丘,在夏天沒有東北季風,沙丘穩定下來的時候卻成為這些水鳥最好的繁殖地點。沙丘環境的生態因子其實很惡劣,例如高溫、乾燥。但惡劣中的環境卻也有正面的價值,比方說夏季的沙溫很高,正好阻絕捕食者(野狗、蛇類等)捕食在沙丘上築巢的小燕鷗和燕行鳥,而燕行鳥解決沙溫過高的策略就是將腹部沾水覆蓋在蛋上降低蛋的溫度。另一個在沙丘上築巢的好處是,沙的粒徑大孔隙也大,夏天繁殖期多半有梅雨颱風等豪大雨出現,大雨時雨水很快地滲漏出去,使得巢蛋不會被豪大雨淹沒。

然而就只有這兩個因素就能吸引這些水鳥來繁殖嗎?那是不是所有的海岸沙丘地形都適合這些鳥類繁殖呢?當然不是,如果只有單一的沙丘環境,很難吸引這些鳥類在這裡繁殖的,如同中藥藥理所謂的「孤味不能成方」,單一的沙丘環境是沒有辦法成為好的繁殖地,需要周遭環境的配合。在台中港北側漂沙區沙丘的東側,緊鄰一處沒有被填滿而形成的大水池,這個水池提供了小燕鷗可以捕食魚類的覓食場所。沙丘的北側有一處因海堤造成漂沙無法淤積的草生地,提供這些水鳥可以停棲休息的地方。在沙丘的南側則是一處防風林,原本是海渡電廠的預定地,這裡則提供了燕行鳥捕食昆蟲的最佳場所。堤防外的高美濕地,更是提供東方環頸行鳥和其他水鳥豐富的食物來源。因此台中港北側漂沙區之所以會成為小燕鷗和燕行鳥等鳥類的繁殖地點,正是有這樣天時地利的條件,鳥類不但可以克服沙丘地形的缺點成為繁殖上的優點,更利用周圍的棲地所提供的覓食和停棲的功能,彼此環環相依的結果。這樣的繁殖策略選擇是生物和環境之間適應的最佳案例。

三、環境的改善

透過這一系列的生態資源調查研究,我們所看到大甲溪口南岸生態系不僅僅只有高美濕地而已,還有相當多樣化環境所形成生態的特殊性。因此善用台中港北側防風林區和高美濕地的生態資源,不但是很好的環境教育場所,再配合高美地區的人文景觀特色,更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最佳賣點。

本來如果台中港務局還要高美濕地的話,我們的規劃是希望台中港可以負起生態保育的責任,將高美濕地和北側漂沙區劃設為港區的生態保護區。這樣不但不會影響到台中港的營運業務,更可以善用生態資源的特殊性,宣告台中港對於生態保育重視和保育的決心,必能夠提高台中港的綠色企業形象和國際商港的地位,相信更能對台中港的營運有實際的幫助。而今港務局已經將高美濕地劃出台中港特定用區範圍後,相信接手的主管機關更要好好的把握這個機會,提出對保護高美濕地最佳的對策,也是本次座談會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生態保育本來就沒有地域性的限制,設定保護高美濕地的經營管理目標和策略不能忘記台中港區內的防風林帶和池沼淡水環境,因為這些都是維持大甲溪口南岸生態系穩定、多樣化的重要基礎。

從人的角度而言,如何轉換生態資源成為可以讓當地居民直接獲益的經濟價值,目前台灣已經有幾個成功可以仿效的案例,例如嘉義山美村的達娜伊谷,雖然這是個非常商業化也不符合生態保育理念的錯誤示範,但的確是一個相當成功的行銷案例。而南投的桃米里生態村和彰化福寶農業生態園區的經營管理模式,是比較正確的作法,都應該可以讓高美地區民眾實地參觀,瞭解社區營造如何和生態保育結合在一起,高美的確具有生態村的實力和基礎。
 

稿源:2002.10.12台中海線永續發展策略聯盟工作坊(II)〔關懷高美-生態、人文、產業〕座談4:高美環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