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4日
摘錄自2011年4月14日經濟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國光石化選址彰化大城後,環評至今已拖延5年,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13日對政府提出五大建議,希望政府要有國土規劃和產業政策,開發否決權也應該回歸政府;環保署也回應,將檢討環評法與相關子法。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表示,政府處理國光石化案,遲未拍板定案,他「除了失望還是失望」,業者配合當時政府政策跳進去投資,已經花了5億多元,現在卻還在討論要不要搬遷至海外;陳武雄強調,將來國光石化案就算通過也已不符合經濟效益、沒有競爭力。
陳寶郎建議政府,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國土規劃和產業政策,到底可不可以做,政府應該說明白。
其次是環評會議的責任問題。陳寶郎表示,經濟、環境、社會等三個層面,權數大小應該是由政府決定,現行制度卻交給主管環境的環保署和環評委員。
第三是政府應該建構環境背景資料。每次開發案都是由開發單位去找背景資料,但不論怎麼找都被認為不齊全,如白海豚在94年以前都沒這個議題,也沒人研究。
第四是環評要有作業規則,現在卻還在吵方法論,連當初沒要求的細懸浮微粒(PM2.5),都要求要做,沒完沒了;而且開會規則都有程序,卻屢次讓環團占據,沒時間讓環評委員表示意見,開發單位也沒好好說明。
第五個建議是環評過程可以很嚴謹,但不要拖太久,時間一拉久,政治力也就開始介入,不是當地受損的居民都跑出來,甚至政治人物進行杯葛,讓問題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