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5日
摘錄自2011年4月1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電磁輻射是否會致癌?衛生署迄未正面回應。環保團體昨(14)日不滿地指出,衛生署自己也「恐輻」,耗費2600萬元建立電磁輻射低於2毫高斯的辦公環境,卻不願制定防範標準;既然政府已全面進行防輻工程,更應讓所有民宅電磁輻射都低於2毫高斯。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昨在立法院指出,繼行政院在2009年耗資166萬元構建防輻射的辦公環境後,衛生署更以「電腦機房與資訊網路搬遷及建置案」之名義,構建電磁輻射低於2毫高斯的辦公環境,耗資2600百萬元。
陳椒華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認定,每天暴露在3、4毫高斯的低頻電磁輻射下,會增加小兒白血病之風險;他們要求衛生署清楚說明電磁輻射的危害,衛生署只答覆不確定,沒為此訂定防範標準,但衛生署自己卻是「恐輻」一族,只顧自己、不顧國人的健康。
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WHO第322號文件指出:「短時間暴露於高強度磁場會產生明確的生物物理反應。但長期、低劑量極低頻磁場暴露可能引起健康效應的科學證據,不足以支持降低其暴露建議值。」因此環保署參考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建議,目前公告一般環境建議值為833.3毫高斯,至於辦公室內部,環保署並無建議值,其他政府機關進行電磁波改善工程,環保署予以尊重。
按該協會公布的名單,除行政院、衛生署外,還有台電輸電處北區施工處、台電高屏供電處、北區國稅局、中科院、師大、雲科大、新店中正國小、台南縣衛生局等公部門,都是「恐輻」一族,共耗資8200百餘萬元建立防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