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十年變遷】放大格局 描繪台灣未來十年的幸福願景 | 環境資訊中心
環資十年特刊

【環境十年變遷】放大格局 描繪台灣未來十年的幸福願景

2011年05月01日
作者:邱銘源(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邱銘源環資十年,讓人感嘆光陰似箭,力有未逮,三月的春寒加上面對世紀災難的無言,讓人體悟大自然反撲的力量與人類的渺小,更讓人感同身受的在寒風細雨中,瑟縮著身子思考著台灣環境的未來。

在公部門與環保團體都只能短線操作議題的資訊爆炸時代,唯有公關的操作與配合媒體畫面的記者會,才能登上媒體版面。這個弔詭的年代,讓我開始懷念過去那個黑白分明的美好時光,陳映真的「人間」雜誌,關曉榮的勞工底層,還有楊渡的報導文學,字字句句鏗鏘有力。

翻箱倒櫃找出楊渡「民間的力量」一書,我開始回溯屬於台灣環境運動的脈絡,透過一篇篇親臨現場的報導文學,讓人透視1980年代末期台灣苦難的大地與末世啟示錄的預言。鹿港的反杜邦運動、無核家園、西海岸的公害與陸沉,在強控制解體與國家霸權逐漸矮化的年代,報導文學的深度與對事實思辯的良知,讓台灣的環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的萌發,讓台灣的環保團體開始了所謂的黃金十年。

環資,成立於千囍年,那個媒體充斥與資訊爆炸的公元兩千。

環資,期待透過網路的平台與世界接軌,揭櫫「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了解與深刻的體認」,但就像網友在雅虎知識家的提問一樣,「請問:環資是政黨組織?還是新聞發佈中心?或是政黨的附庸組織?」環資能否在主流媒體與業配歪風之中,自成一股清流,頗讓人期待。以承接公部門業務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環資,能否堅持立場,像1980年代末期的前輩一樣鏗鏘發言擲地有聲,也讓人寄望。

在所有環保團體都面臨經濟壓力,慘淡經營的當下,環資在年年喊窮,發不出薪水與稿費,努力多角化經營下,這十年的確走得辛苦,個人忝為NGO組織一員,箇中滋味點滴心頭,面對環資的成就與堅持,不得不給秘書長瑞賓及所有的同仁熱烈而誠摯的掌聲。讓我們試著從環資成立之後的台灣,回首這十年的步履,回顧過去,也策勵未來。

回顧環資成立的前一年,台灣猶處於世紀末震災的悲痛與驚恐,面對無情與不可預知的天災,我們開始願意謙卑的省思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但老天爺的嚴峻考驗並未停下腳步,2004年的七二水災讓台灣的百姓再次深刻體驗大自然的無情,政府部門這才痛下決心,不得不挺身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下的因應之道。

災後復建與重大公共工程的推動,明令需考量最小的環境干擾,並大力推動生態工法。在工程與生態對抗的那個年代,在大部份環保團體與傳統工程思維都大力撻伐生態工法的那個年代,環資開始報導剛在台灣萌芽的生態工法案例,環資一方面承接工程會的生態工法資訊平台,一方面也和所有的環保團體一樣,冷靜的逐一檢視生態工法在台灣的實驗與實踐。緣於作者立場的不同,雖有批判,但也有諸多鼓勵。可惜2008年之後,藍綠變色,主管生態工法的工程會也改呼「節能減碳」的口號,棄生態工法而去。在2009年的88水災,成為棄兒的生態工法,再次成為部分災害檢討的箭靶,工程會龜縮推事於前朝,絕口不提生態工法,反倒是最小環境干擾的施工理念,早已內化於各大工程顧問公司的提案簡報與工程規範,打著生態友善工程的理念,順利拿到不少標案。沒有了工程會的支持,環資與生態工法的緣分也緣盡於此。

2009年,蔡嘉陽兄在彰濱的長期努力與反國光石化的堅持,感動了許多獨立報導的媒體朋友,環資多年來土地信託的理想,終能靠著白海豚棲地的議題有了一個美麗的開端。接下來的蘇花高議題、202兵工廠張曉風女士的一跪,以及大埔農地征收的不公不義,加上2011年的世紀災難,更讓反核家園運動重啟爐灶,這些災難與事件,都讓環境保護議題頗有1980年代末期的風起雲湧之勢,環保團體似乎大有可為。

環資十年,篳路藍縷,不忍苛責,但這一路走來,台灣環境議題的相關論述仍陷於短線與表面的報導,缺乏更深刻的全面剖析與長期追蹤的力道,作為台灣最大的環境資訊平台,自許「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了解與深刻的體認」,面對台灣環境的資訊真相,我們期待環資十年,能放大格局,追問政府組織再造與環境保護的對應,從國土二法的推動現況,描繪台灣未來十年的幸福願景。對於環資十年,我們不免媚俗的道聲恭喜,但我們心中更期待未來十年的環資,能扮演幸福環境的催生角色,用智慧與良知紀錄台灣百年環境的努力。如此,環資豈止十年,我們也冀盼環資幸福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