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海岸遭汙染 貝類變性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香山海岸遭汙染 貝類變性

2011年05月31日
摘錄自2011年5月31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洪楚璋等人,10年前就提出警告,環境荷爾蒙的質變,使得香山海岸的蚵岩螺與牡蠣均有性錯亂變化,他強調,海岸生病了,住於岸上的人們很難獨善其身。無獨有偶,中山大學教授劉莉蓮,也對香山海岸的貝類進行長期研究,獲得同樣結論。

這項研究發現香山海岸的環境賀爾蒙已經質變,在寒冷的一月,有90%的母蚵岩螺,長出雄性器官。由於蚵岩螺都以牡蠣為食,牡蠣變性的情況也相當嚴重。

根據洪楚璋的說法,造成環境海岸荷爾蒙質變的外在因素,有重金屬、農藥或有機錫物質。其中三丁基錫是最大致因,有機錫會導致貝類等生物體性錯亂,雌性貝類長出雄性器官,被認為是造成族群減少的主要原因。

當時新竹科學園區每天排75000噸廢水到客雅溪再流到香山海岸,是否因廢水灌進香山海岸造成海岸環境荷爾蒙的質變,當時的園區產業公會監事黃彥群跳出來解釋,園區廠商使用化學用品均屬偏酸類,並無重金屬。

洪楚璋做香山海岸蚵岩螺的調查時,新竹科學園區每天排進香山海岸的汙水是75000噸,現在每天排進香山海岸的汙水是16萬噸,園區汙水是否造成香山海岸的汙染,洪楚璋並未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