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5日
摘錄自2011年6月15日中時電子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地層下陷內移的主因到底為何?一位水公司主管透露,元凶其實是,為供應六輕用水而興建的集集攔河堰,阻斷水源,導致地下水涵養不足。其次,九二一大地震斷了水脈,土壤液化,水層不易涵水也有關係。
自來水公司古坑營業所主任廖洲瑯說,超過1百公尺都可稱深水井,因各處水層深淺不一,該公司水井深度也不同,一般農用井約2、30公尺,最多不超過80公尺。過去地層下陷區集中在沿海地區,主因為養殖業抽取大量地下水所致,近年卻往土庫、虎尾鎮內移。
造成內陸地盤沉陷原因為何?一位不願具名的水公司主管把矛頭指向集集攔河堰。他指出,水公司很多深水井早在日治時期就開鑿,例如虎尾淨水場闢於1917年,周邊是虎尾十層以上大樓最密集區域,如果地層下陷,這些樓早塌了。自來深水井用了7、80年都沒造成地盤下陷,但六輕建廠攔截了濁水溪水流後,地下水涵養嚴重不足,地面水又不敷使用,只好超抽,地層下陷才開始往內陸移,可見元凶是六輕截水造成。
此外,他分析九二一大地震斷了原有水脈,土壤也有液化現象,使得地下水層涵水不易。
教育部自然科學輔導團員、雲林縣環評委員陳清圳認同這種看法。他說,雲林縣主要用水取自濁水溪,而濁水溪被集集攔河堰截流並且調配供水,農業用水被攔河堰截流,並且超限利用送往工業區。加上調撥給水利會的灌溉水也轉賣給離島工業區,造成雲林灌溉地表水不足,須仰賴水利會地下水井供水,取得灌溉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