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中下旬以來,連續強降雨天氣使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澇災情急轉。但是,中國人均水資源量排名僅全球第109位,全國年均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從長遠來看,中國是個缺水國家。
近日,大陸媒體撰文分析指出工業掠奪性水耗、農業漫灌式水耗、服務業奢侈型水耗、污染質變性水耗和地下水超采超前 性水耗五大因素加劇中國水資源危機,並指出環境倫理道德失范、經濟主體價值觀迷失等是中國水危機深層次原因,而中共官員片面追求GDP,無視生態保護,使 水危機加劇。
據《半月談》雜誌報導,中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188立方米,排名全球第109位;全國年均缺水量達500多億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
報 導指出,在影響水安全的各種因素中,自然災害固然重要,但是人為浪費、消耗、破壞等更令人擔憂。尤其是由於文化與制度的雙重缺失,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 進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官員和企業在片面追求GDP的「政績」衝動或市場利益驅動下,熱衷於開發各類園區,大干快上既高耗能、高耗地又高耗水的粗放式工業項 目,步步加劇中國的水危機。
「工業殺手」——掠奪性水耗
據報導,2009年中國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高達116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而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 出 15到20個百分點。
在重化工業地區,水資源浪費現象尤為突出。長江兩岸建起了不少化工業園區,有的企業甚至建在飲用水源功能區之上;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園,無序堆放在長江岸邊的廢棄礦渣在雨水的沖刷下流向江中。
湖 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稱,長江經濟帶又被稱為化工帶、鋼鐵帶,沿江佈局較多的是鋼鐵、化工、建材以及原料工業,耗能量和耗水量均普遍偏 高。比如,大煉鋼鐵需要大量的水來冷卻,化工行業往往選擇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稀釋污染。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有14套化工生產線佈局在沿 江,其特點可以簡稱為「三大」,即大耗水、大耗能、大運量。
在淮河流域,分佈著不少造紙、釀酒、制革、化肥等行業。其中,相當一部份造紙企業並未安裝黑液回收裝置和廢水處理系統。有廢水處理系統的企業也因規模小、處理費用高而無法運轉。
山 西面臨采煤嚴重破壞水資源的危機。據測算,每開採1噸煤,要破壞2.48立方米水資源。全省按年煤開採量7億噸計,每年就要破壞17億立方米 左右的水資源。不光是采煤耗水,在煤化工項目中耗水問題也極為嚴重。例如,煤直接制油,每噸成品油要耗6噸水;間接制油,每噸成品油要耗12噸水。
「農業殺手」——漫灌式水耗
在中國用水總量中,農業用水佔了大頭,達到62%。而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45,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0.7~0.8的水平;我國每生產一公斤糧食平均需要消耗1,300公斤水,而發達國家則在1,000公斤以下。
目前中國大部份地區農業仍然採取傳統的大水漫灌的方式,有效灌溉面積僅佔農業灌溉面積的39%。湖州市吳興區金農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星仁說:「漫灌式的農業生產方式至少導致2/3的水被浪費掉,而國內目前使用噴滴灌的面積僅佔可推廣面積的7%。」
灌溉設施老化、調蓄能力低也是造成農業高耗水的原因。據調查,很多建設於上世紀70年代的灌溉設施還在使用,已經老化失修,干支渠道破損、淤積和田間工程遭損毀現象十分普遍。
「服務業殺手」——奢侈型水耗
伴隨城市服務業的發展,各種洗浴中心、水療SPA、溫泉會所無節制地擴張。
北 京市節水辦公室公佈數據顯示:北京擁有洗浴場所約3,000家,初步測算年用水500萬噸。由於很多提供洗浴服務的地方由賓館、會所兼營,實際 數字不止這些。著名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在其發佈的《中國環境發展報告(2010)》中表述:「北京人口以1,700萬人計算,假設每人每月到洗浴中心洗 澡 一次,每次消耗水量400升,那麼北京每年僅此一項要消耗的水資源就會達到8,160萬噸。」
在山西省工商部門登記在冊的全省洗浴服務 業數量在過去幾年內迅猛增長。1990年底,洗浴服務業只有10 家,2000年底上升至107家,2005年底上升至560家。2006年到2009年4年間,這一數字逐漸增加至803家、1,642家、1,960家 和 2,366家。到2010年4月,這一數字已達2,428家。
「污染殺手」——質變性水耗
在原本缺水的地域裡,水源污染的加劇使可用的水愈加短缺。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曾指出,自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以來,中國已進入水污染事故高發期。
層出不窮的水污染事件在國人腦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太湖暴發藍藻導致無錫出現水危機;浙江新安江由於苯酚洩漏事故影響下游數百萬人用水安全;福建紫金礦業污水滲漏事故造成沿江魚類大面積死亡和水質污染……
最新的《湖北水資源公報》指出,去年該省中小河流全年期評價河長接近6,500公里,有近3成遭受污染,26個湖泊中,有15個湖泊水質在三類水質以下,南太子湖等水質為劣五類,基本喪失水體使用功能。
地處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是中國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然而,嚴重的水污染使生活在水邊的人改變了千百年來直接從河中取水的習慣,改為喝自來水或到集鎮上買水飲用。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趙章元研究員指出,目前中國有3.6億人難尋安全飲用水。
「地下水超采殺手」——超前性水耗
由於地表水質惡化、水源缺少,很多地方開始挖空心思,挖掘和享用子孫後代的水,形成一個個「漏斗區」。專家提醒,地下水超采嚴重,已越過了警戒線。
山西省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運城等5大盆地地下水均嚴重超采,淺層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深層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米不等,有的水井深度已超過1,000米。全省有19個巖溶大泉,3個完全斷流,2個基本斷流,12個流量嚴重衰減。
地 下水長期超采,導致一些地區湖泊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利部綜合事業局副局長鄭通漢透露,目前全國地下水超采區400個,超采量達 228億立方米,超采區面積近19萬平方米。全國地面沉降面積已達6.4萬平方公里,50多個城市地面沉降嚴重。僅長江三角洲以南地區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直 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間接損失近3,500億元。
環境倫理道德失范是中國水危機深層次原因
鄭通漢認為,環境倫理道德失范、經濟主體價值觀迷失、全民節水意識淡薄,是造成當前中國水危機愈演愈烈的深層次原因。
他 認為,造成環境道德失範行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指導思想上扭曲了人與自然界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平等關係,認為人是主宰萬物的統治者,人 與自然界是敵對、鬥爭的關係;二是在實踐層面,在人與自然界相處過程中,長期、大量存在人類對自然界的貪慾與惡行,卻沒有受到道德輿論譴責。
一些地方政府不顧水資源約束和水環境容量的極限,不顧企業是否高污染高耗水,只要是投資少、見效快、獲利多的項目就爭相上馬,短期內擴大地方GDP,更使水危機加劇。
鄭通漢呼籲,必須重塑人與水的關係,補上生態道德文化課,推進環境文化復興,走自律式發展道路。
※ 本文轉載自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