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食蚜蠅拼圖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我的食蚜蠅拼圖

2011年08月14日
作者:楊家旺

徐基東拍到一張清晰且漂亮的蚜蟲照片。蒼鷺發現群蚜旁邊有顆卵。rj Chen說是食蚜蠅的卵。蒼鷺說她記得食蚜蠅的幼蟲像隻拖鞋。rj Chen分享幾張食蚜蠅幼蟲的照片。我一看照片馬上回想起以前曾拍過的幾張照片、幾張以為是刺蛾幼蟲的照片。現在,真相大白了,原來祂們是食蚜蠅的幼蟲。我擁有了食蚜蠅拼圖的第一塊拼塊。

我以為是刺蛾幼蟲(如下圖編號1)的食蚜蠅幼蟲,狀似鳥糞,全身軟黏黏,行動時,身體的形狀可以改變。我知道祂是食蚜蠅科(Family Syrphidae)的幼蟲後,我重新檢視這些照片,發現編號2的食蚜蠅幼蟲,前端伸出細長如蛆的樣子,確實有蠅類的特質。編號3的食蚜蠅幼蟲身邊,有許多的空殼堆積,顯然,這些是被祂吸食後拋棄的蚜蟲軀殼。編號4的植物莖上,則密布很小很小的蚜蟲,這些就是食蚜蠅幼蟲的食物了。

許多年前,帶自然生態的解說活動時,食蚜蠅的成蟲是非常好的解說素材,因為祂們的外觀像蜜蜂。這種像,可談擬態,可讓參與活動的聽眾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妙。如下的四張照片,有三張是食蚜蠅,一張是蜜蜂,四張同時並陳,相信很容易可從外觀辨別出何者為蜜蜂。

第一隻食蚜蠅,複眼佈滿斑點,俗稱斑眼食蚜蠅,歸類在Eristalinus屬。第二隻食蚜蠅,腹部明顯扁瘦,稱為細扁食蚜蠅(Episyrphus balteatus)。第三隻食蚜蠅,複眼交錯美麗的藍黑斜紋,腹部前段有一道黃色寬紋,名為黃道蚜蠅(Phytomia zonata)。第四隻則是蜜蜂,複眼比食蚜蠅的還小,另外比食蚜蠅還長的觸角也可作為分辨的依據。

其實,以上三種食蚜蠅的身份確認,我是很沒把握的,因為,食蚜蠅的種類非常多。此刻,我連上《TaiBNET臺灣物種名錄》網站,食蚜蠅科的成員有64屬171種。然而,誰曉得隔一陣子上網查詢時不會是172種或更多呢?

《尋蟲記》一書,虞國躍寫過一篇關於食蚜蠅的章節,名為「食蚜蠅的臥底策略」。他寫到「食蚜蠅的種類很多,世界上記載的已達6000種。」如此多的種類,肯定是窮盡我一生也不可能一一熟記辨認了。

記得早先帶自然解說時,只取材食蚜蠅擬態蜜蜂這一有趣特性,卻從來不曾想過要深究食蚜蠅的生活史,這樣的不用心註定有一天會將自己推到尷尬的處境。那一天,一位民眾問我,食蚜蠅的意思是不是祂會吃蚜蟲的意思,我回答:「對啊!」民眾問:「那麼為何我們看到祂的時候,祂似乎都在花上吸食花粉花蜜呢?」我想了想,無言以對,只在心裏自責:「對啊!這麼簡單的問題,我怎麼不曾想過呢?總是訪花吸蜜的食蚜蠅,為什麼叫『食蚜』蠅呢?」這個問題在後來我知道答案後,又再度自責,因為答案這麼簡單我竟也從未聯想到,不就是小時候(幼蟲期)吃蚜蟲嘛!

當然,讀到虞國躍的《尋蟲記》後,我更清楚理解到,這麼多種類的食蚜蠅,並非每一種都以蚜蟲為食。虞國躍寫道:「雖然食蚜蠅是它們所屬科的通用名,但並不是所有的食蚜蠅都是捕食蚜蟲的,一些食蚜蠅幼蟲取食植物、菌類,或者以腐敗的有機物或禽畜糞便為食,還有一些是雜食性的。即便是肉食的食蚜蠅,除了捕食蚜蟲外,還能捕食多種其他昆蟲,如粉虱、葉蟬、葉蜂、蛾蝶類的幼蟲等。」

有了以上諸多關於食蚜蠅的拼塊,我漸漸能夠拼湊出食蚜蠅的生活史。但,對於昆蟲觀察者來說,這些紙上知識及網上資訊,是不可能令人滿足的。要成為昆蟲觀察家,就必須時時到野外觀察,印證書本及網路的知識與資訊。於是,野外常見的蚜蟲不再只是單單蚜蟲而已,我必須學會仔細、更仔細的確認。2011年4月5日,在得夫廊道的一片蕨葉上,我發現了蚜群中的那隻夾腳拖鞋(蒼鷺轉述的),也就是食蚜蠅的幼蟲。兩週後,我再度於得夫廊道的蕨葉上蚜群中發現了一顆橢圓小卵,那是食蚜蠅的卵。至此,若以食蚜蠅生活史的四個階段來說,我完成了卵、幼蟲、成蟲的野外發現,獨缺蛹的照片。在虞國躍《尋蟲記》裏,也有卵、有幼蟲、有成蟲,怪了,也是獨缺蛹的照片。

食蚜蠅的蛹長什麼樣子呢?這成了我食蚜蠅拼圖裏獨缺的一個拼塊。這種遺憾對昆蟲觀察者來說是難免的,也是必要的。畢竟昆蟲種類繁多,窮一生之力也不可能搜羅齊全的;而正是這種無法搜羅齊全、無法探究完整,使得昆蟲觀察者終究必須再繼續上路,必須持續到野外去觀察。同時,在這種必然的遺憾裏,昆蟲觀察家永遠可以持續享受發現新鮮事物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