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研發紫米 將量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亞大研發紫米 將量產

2011年04月22日
摘錄自2011年4月22日蘋果日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亞洲大學21日舉辦愛地球「蔬食日」,校內農場2009年開始試種的「亞大一號紫米」首度公開烹煮,師生讚不絕口,下學期將量產上市。

帶學生栽種「亞大一號紫米」的生物科技主任范宗宸,表示,學校已把該米送農糧署申請命名,預計下學期量產對外販售。范宗宸指出,該稻米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有助提高抗氧化功效,幼苗對光敏感,在紫外線的照射經過24小時後,會轉為紫色,提高幼苗花青素含量,栽種成本雖貴10%;但稻米抗風害、稻桿壯、不易倒臥,每公頃可種出8000公斤,比一般稻米多三成,經濟價值高。

「亞大一號紫米」小檔案

研發:亞大生物科技學系主任范宗宸、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余淑美及其團隊
產量:每公頃8千公斤,比一般稻作多30%
特色:利用突變水稻植株,經室內花房繁衍試種
   口感嚼勁Q脆,顏色呈黑色
   對光敏感,稻穗大、稻桿壯、抗風害、不易倒臥
   富含花青素,每公克米糠含20.7毫克,較一般紫米高

(資料來源:亞洲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