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四點鐘,南台灣的天氣依舊炙熱,一群來自不同縣市的志工聚集在七股海岸,為體驗有別以往的旅遊方式,給自己一個力行關懷環境的機會,他們頂著艷陽,拋開碧海藍天的視野,專心一致進行「插竹護沙」的工作,成為留住沙洲、挽救七股潟湖,也保住在地養蚵業生計的生力軍。
這些來自雲林、彰化、台北等地的志工,雖然不是成長於此,但親眼目睹沙洲流失的危機,每個人都燃起一股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在上周末(23、24日)的活動中,解說員許佳琪及北門社大工作人員引導志工,開始拉起繩索,將一根又一根的竹枝插入沙地中,讓它形成一片人工編造的圍籬,藉以減緩風沙流逝的速度。為了便於施作,有些人索性就坐在滾燙的沙灘上,儘管汗水直流,暑氣難耐,手邊的動作還是沒有停歇下來。
許佳琪表示:「海岸線很長,工程極為浩大,一時間,不是少數人力就可以扭轉的,只能盡其所能,做多少算多少。最珍貴的是,可以藉此機會,連結一份情感,反思自己與土地的關係,激起關懷環境的意識,將這份精神延續下去。」聽完這席話,環顧四周,風化的竹枝、木樁上的標記,有著各梯次志工留下來的足跡及成果,還是讓在場人士感動不已,也深刻體認到當初報名加入工作假期的正確選擇。因此,護沙工作告一段落後,全體人員還主動加入海灘監測行程,總共撿回四大袋垃圾,並完成30公尺的竹籬。
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內的牆面上,訴說著七股人對這片土地的愛恨情仇,到此參訪的外來旅客,得以看到一段居民如何捍衛家鄉,抵禦財團(七輕、濱南工業區)入侵,繼續保有生存權利的戰鬥史,讓七股潟湖永遠扮演具有豐富生態資源,也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角色。
工作人員也特別帶領志工去見證鹽山歷史,感受舊時代的人文背景。許佳琪說,台灣作家蔡素芬曾以「鹽田兒女」一書,描述一段刻苦樸實的鹽田生活,在在揭示出七股地區獨特的生活樣貌。此外,還去參觀了黑面琵鷺的展示館,親近瀕臨絕種的鳥類,以深入這些在地生活民情,進一步了解維護環境資源的重要性。
從鹽田區一路往南走,可見成片的紅樹林、翱翔水邊的鳥及縱橫阡陌的魚塭,交織出一幅漁村美景。最後,所有人在岸邊停下腳步,搭乘竹筏遊潟湖,一邊吃著船東現烤的海蚵及虱目魚,一邊聽著蚵民如何搭棚架養蚵的過程。新鮮的食材,讓每個人讚不絕口,不但滿足口慾,更可藉由食物,認識一個鄉鎮的生活樣貌。
由行政院青輔會、北門社大及環境資訊協會共同舉辦的「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從2007年開始,吸引無數人次投入,成果也頗為顯著。此次,來參加的青年男女,都非常滿意這場深度之旅,言談中,道盡了滿足與喜悅,相繼表示,回去要號召更多的親朋好友,再來參加這類有吃有玩又有意義的活動。剛升國中的志工李昌修也興奮表示,回去要跟班上同學炫燿,自己有來護沙,像超人一樣,拯救過海岸線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