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可能一出生就在歐盟!」中國環球時報記者梁若喬,為台灣公民自力救濟、為環境發聲而感嘆。
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的中國環境媒體人,14日午間與長期關注爐渣議題的台南社大講師晁瑞光,在大肚溪口親眼見證有毒爐渣分佈狀況。
爐渣為鋼鐵工業產生的廢棄物,依製程與處理方式的不同,有些對環境無害、也有些卻含有劇毒。台灣鋼鐵業從50年代開始發展,爐渣與集塵灰因無法可管四處流竄。
理應從1974年廢棄物清理法誕生後,便只能出現於掩埋場的爐渣,卻在近兩年的戴奧辛鴨、戴奧辛鴨蛋事件,讓全民驚覺,原來,在路邊、魚塭、農地,遍地一粒粒的灰黑小球,原來不是土壤或石頭,而可能是含有高濃度重金屬和戴奧辛的集塵灰。
從2010年4月,由中華醫事學院副教授黃煥彰首度披露台61線遭到爐渣入侵後,不斷在各路段遭民眾發現類似現象。因此晁瑞光哀傷的推測,也許台61線是為了將毒爐渣回填至路面下而建造的。
晁瑞光拿出由民間自費購買的檢測儀器,當場測出土壤超標。並說明雖然用了與政府單位同型號的儀器,然而政府仍不理會,堅持只做有毒事業廢棄物的溶出檢驗,而拒絕採用土壤的標準去檢測。「這是部分真實!」海南日報記者張杰大喊,關於對政府的不信任,兩岸皆是如此。
中國媒體回憶,認為中國當地鋼鐵業大多挖完就跑,地面下必定有不少不可見人的東西。但台灣的黃煥彰、晁瑞光等人決心對抗公部門,除了自費購買儀器、不斷揭露,與立法委員合作,希望讓不完善的法律與執法得到改進,例如,目前檢測的項目新增了一些。但以大肚溪口為例,政府作為消極,只立了告示牌,並挖了一道溝阻止車輛進入,然而目前告示牌早被風吹倒在地,土溝反而讓集塵灰暴露在外,隨風到處飄散。約定的調查隊,更已遲到多時仍未出現。「我們不可能一出生就在歐盟!」中國環球時報記者梁若喬感嘆,要採高標準來檢驗環境,需要公民自力救濟,努力爭取。
大肚溪出海口本是台灣最大的水鳥棲息地之一,但目前卻是12座野生動物保護區中狀況最差的之一。它地理位置處於中彰交界,而受廢爐渣污染的狀況,更在環保局、河川局、工程局、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中成了一顆大皮球,無人管。
發現在大肚溪出海口台17、台61線中間溪畔與高灘地上也遭到有毒爐渣入侵的是,長期關注中部環境的施月英,她表示,在看了公視的節目「我們的島」之後,驚覺當地遍地大大小小的集塵灰,竟就和電視上出現的一樣,於是她利用公民新聞平台「peopo」公民新聞網發表所見,揭露此事。
對於台灣這種公民記者、獨立媒體打先鋒,傳統媒體跟隨報導的模式,中國媒體人聽得津津有味。台灣公共電視記者郭志榮認為,關心環境的公民團體,除了需要專業知識,更要學習媒體的運用。而和台灣的環境資訊中心類似的騰訊綠色頻道,也是由各方的大量環境資訊組成,主編蘇桂麗對此回應,相對於台灣的新聞自由,他們小心地在「安全範圍」內盡量揭露。
相較於塑化劑、三聚氰胺轟動全國,慢性釋出毒素的廢爐渣污染土壤、地下水,甚至海洋,但尚未受全民廣泛的矚目,為何要關注此議題?晁瑞光感性發言,已經發生了十幾年,再不做就來不及了,不能將問題留給後世,只期待將來的科技可以解決。而,這樣的憂慮,不分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