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實驗〉 | 環境資訊中心
楊家旺

讀〈實驗〉

2011年09月04日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法伯:

由於自然生態的破壞,導致生態保育的觀念愈來愈深化於大眾的心裏、廣化於大眾的言談之間。在帶領民眾昆蟲觀察時,我總會以五個關鍵詞作為引導,這五個關鍵詞分別是「發現、好奇、知識、耐心、想像」。五個關鍵詞只能說是一種引子,不夠周全,也不可能周全,因為再多的關鍵詞也不足以涵蓋昆蟲觀察的全面性。昆蟲觀察的要訣永遠可以延伸,進一步延伸,進一步再延伸。不過,隨著每個人的個性差異、自然經驗與觀察習性的不同,每個人都將擁有不同於別人,專屬於自己的昆蟲觀察關鍵詞。我一直很想將「實驗」,也就是法伯您第一冊第二十一章的篇名,納入我的昆蟲觀察關鍵詞裏,但我也一直不敢這麼做。原因是,這個關鍵詞在自然生態如此加劇破壞的今日,很可能導致太多民眾因過量採集和飼養而使得昆蟲數量愈來愈少。因此,我不太希望將「實驗」這個關鍵詞帶給民眾,特別是在這個自然生態日漸惡化的時代。

缺乏實驗,一些昆蟲觀察的疑惑,時常無法得到解答。如果這個實驗會傷害到昆蟲,往往令我不敢著手進行,我總是轉而尋求書籍或網路,總希望別人做過某個我希望做卻不敢做的實驗。這種心態是一種逃避的心態,某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軟弱,一種不敢面對昆蟲被我傷害的良心不安。當然,我也會想,真的有必要知道昆蟲的每一件事嗎?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全面性地了解昆蟲不是嗎?況且,既然別人(們)已經實驗證實過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再一次,或說再再一次地重覆實驗呢?所以,某個角度我確實是在逃避一些不敢面對的實驗情境,另一個角度卻也言之成理,我們實在沒必要重覆已經證據確鑿的實驗,我們應該先用功些,搜尋一下書籍或網路,也許能滿足求知慾的答案早已存在了。

當然,書籍和網路上的答案一定對嗎?法伯,我知道您肯定會這麼質疑,因為您說:「要研究昆蟲的心理特性並想取得一些成果,僅僅利用觀察時偶然碰到的情況是不夠的,還必須製造別的情境,盡可能變化各種環境,並將這些環境進行對照檢查;總之必須進行實驗,以使科學具有牢靠的事實基礎。於是,在精確的資料面前,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書本上充斥著荒誕不實的陳腔濫調。」法伯,我知道您是對的,可是……可是當我涉足生態保育的領域愈深,我就愈不敢輕舉妄為,不只如此,我還總是規勸別人也不宜輕舉妄為。

缺乏實驗,在昆蟲觀察時,確實會因無法知道某些事實而尚失一些美好的經驗,如同法伯您說的:「進行實驗以便把真理的帷幕掀開一小角,這真是美好而高尚的事情。」但我也相信昆蟲觀察的趣味、價值與意義並非只有實驗這單一的關鍵詞可採用。一些從事專業研究的人,確實需要實驗,也非得實驗,不然無以得到實證。但以昆蟲觀察作為業餘興趣或生活休閒及其他各種不同價值與意義的人而言,昆蟲觀察確實可以不需要實驗而同樣可以得到趣味。像數位相機還未存在的過往,捕捉蝴蝶、製作標本是一種蒐集的方式,但數位相機發達的今日,完全不需如此也可以計算自己已蒐集了多少種蝴蝶,且透過網路便可以與人分享自己的蝴蝶標本(即拍到的蝴蝶照片),其中的樂趣一點兒也不會比當年的標本交流還少,這都得拜數位相機和網路的普及所賜。

法伯,聽了我的這些話,您千萬不要以為我是在說服您放棄實驗或指責您不該實驗。事實上正好相反,我必須感謝您的那些實驗,證實了許多我在觀察上的疑惑,有了您的這些實驗,我才得以不必再重複這些實驗。況且,您那個時代,根本沒有數位相機和網路,也沒有什麼生態保育的觀念盛行。我的時代則不同了,我們擁有數位相機和網路,我們必須保護、珍惜所剩不多的自然環境。是的,時代不同了,所以當我們在面對一隻昆蟲時,我們的態度應該有所轉變。

「態度」或許也是一個我應該考慮放進昆蟲觀察的一個關鍵詞。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