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歌頌放生 動保團體批不良示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陳文茜歌頌放生 動保團體批不良示範

2011年10月05日
摘錄自2011年10月5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今夜,月圓之刻,我們即將啟程,放生共一萬四千斤的活魚…」,知名媒體人陳文茜9月中在雜誌發表「在放生的旅途中」一文,歌頌放生行為,引發動保團體批評,他們強調放生早已淪為商業行為,「放生形同放死」,名人不該帶頭不良示範。

陳文茜透露自己參加放生活動後大為感動,但動保團體不以為然。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律師詹順貴,日前就投書「放生,是生命消失的旅程」一文回批,強調放生徒增動物傷亡、對生態危害極大,名人過度歌頌「放生」,易造成讀者錯誤印象。

「現今被商業化的放生,很可能等於放死,未必是積善,反是造孽!」詹順貴指出,放生早已淪為商業買賣,許多放生者常不分魚是淡水或鹹水養殖,統統一起倒入水庫或海中,「放生等於往生」;此外,水庫放養太多魚類,也易使水庫優養化而破壞水質。

詹順貴說,根據動保團體2004年調查指出,全台有近5百家寺廟、團體從事放生,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2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兩億隻;2009年再針對這5百家調查一次,仍有高達6成6繼續放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不少業者看到「放生商機」,從野外捕捉鳥類或繁殖魚苗,再讓放生者買來「放生」,甚至引進外來種或保育類動物,造成生態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