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國慶 數千灰面鷲過境恆春半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雙十國慶 數千灰面鷲過境恆春半島

2011年10月10日
本報2011年10月10日屏東訊,莫聞報導

建國百年連續假期,又是灰面鷲過境的賞鷹日子。記者9日在屏東滿州鄉港口村與滿州村親賭「落鷹」,上千隻灰面鷲從北方或鄰近地區來此聚集休息,儲備體力,準備渡海南飛。10清早,記者於墾丁社頂公園與上百賞鳥遊客再度目擊「起鷹」,觀察上百隻灰面鷲隨著熱氣流盤旋而上,乘風前往溫暖的菲律賓或南洋諸國。

 

每年國慶雙十前後,是恆春半島了知名的賞鷹季,大量遊客湧入,就為了一睹灰面鷲過境的美麗身影。灰面鷲又稱灰面鵟鷹,恆春人也稱為國慶鳥,每年此時,棲息於中國東北、朝鮮半島與日本的候鳥南下度冬,恆春半島是鳥類眼中絕佳的中繼站,每日傍晚「落鷹」與隔日大清早的「起鷹」盛況,吸引無數人在此佇足。

所謂「落鷹」,是指灰面鷲來此地尋覓落腳地點時的鳥況,此時其在樹冠層上空低飛盤旋,與人類距離極近,觀察最佳時機多為午後至傍晚間;「起鷹」則是清晨時,灰面鷲趁著熱氣流上升之便,盤旋至600公尺以上高空後,乘風南飛的鳥況。

連續14年來此觀察灰面鷲等過境鳥的鳥類生態研究者王力平介紹,每年經台灣前往南方度冬的灰面鷲約在2-4萬隻,佔全球族群量的90%。因此每年這個時節,每天約可觀察到數百至上千隻的灰面鷲過境。8日起便來此觀察的王力平表示,8日當天光在港口村一帶就可看到一千多隻灰面鷲到此,9日在滿州鄉也估計有上千隻;不過,因為氣候不佳,10日清早觀察到南飛的灰面鷲並不多,約在100多隻之譜。

王力平說,灰面鷲不會游泳,如果落海便是淹死,因此多利用白日且天候良好之時,一鼓作氣前往南方。至於會在何處落腳,根據紀錄,菲律賓與印尼等南洋群島等地都有。

目前關於灰面鷲遷徙的研究,還存在許多未解的謎題。研究者除了傳統的腳環標示繫放以外,利用GPS衛星定位發報器,是更為精準的研究方式。不過,衛星追蹤價格不斐,王力平介紹說,購買發報器連帶租用衛星頻道的費用,一顆約在70萬之譜。此外,灰面鷲多棲息於樹林高枝,活體捕捉也十分不易。

灰面鷲是保育鳥類,在台灣曾面臨嚴重的盜獵壓力,據估計,每次過境損失的族群量,可高達1/10。近來在國家公園保育警察嚴格執法下,已遏止盜獵猖獗程度,但仍有零星案例傳出,民眾的保育意識還有待更加提升,以確保每年國慶來此度冬的嘉賓,生存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