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雁鴨季冷清 鳥友疑棲地走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四草雁鴨季冷清 鳥友疑棲地走樣

2011年10月28日
摘錄自2011年10月27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頗負盛名的台江四草雁鴨季景況一年不如一年,過去雁鴨科水鳥數量曾達幾萬隻,目前卻只有幾百隻,鳥況每況愈下,鳥友懷疑,棲地環境改變,加上濕地不斷開發,造成食源不足,擔心在未來幾年,「四草雁鴨季」恐將成為絕響。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研究員蔡金助也表示,造成雁鴨減少的主因,應是魚塭經營型態改變及濕地面積不斷縮減,棲地環境已大不如前。

蔡金助表示,現有的環境不利雁鴨棲息,水鳥會自己找尋適合的地方;四草的雁鴨數量比起過去少很多,過去在七股、將軍一些不曾出現雁鴨的廢棄魚塭、濕地,反而有增多的趨勢。

台南鳥會理事李裕仁表示,四草雁鴨季約於11月至12月達到高峰,目前四草各種常見的雁鴨都已到齊,但數量明顯一年不如一年。四草常見的雁鴨種類以小水鴨、琵嘴鴨、赤頸鴨、尖尾鴨及白眉鴨為主,目前在海尾大排及科工區附近魚塭有少數族群,過去群聚的野保區旁的魚塭區盛況不再。

他說,九份子重劃區等濕地不斷開發,加上過去適合雁鴨棲息的淺坪式魚塭養殖,現今多數已改為深水式魚塭,雁鴨無法覓食,自然選擇離去,過去雁鴨群飛足以遮天蔽日的盛況,目前在四草已不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