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棘蛛筆記之後,我再度將四本蜘蛛圖鑑攤開,擺在床上。陳世煌《台灣常見蜘蛛圖鑑》(以下簡稱《煌》)、李文貴《蜘蛛》(以下簡稱《貴》)、陳仁杰《台灣蜘蛛觀察入門》(以下簡稱《杰》)、新海榮一《日本的蜘蛛》(以下簡稱《榮》)。上列的順序,正是我購買四本蜘蛛圖鑑的時間序。
鳥糞蛛(Cyrtarachne bufo),請翻到《煌》173頁、《貴》166頁、《杰》219頁、《榮》162頁。《榮》的鳥糞蛛和其他三本圖鑑上的看起來略有差異感,或許是地域性緣故,畢竟日本與台灣有數百幾千公里之隔。《貴》提到鳥糞蛛的另一中文別名:「蟾蜍曲腹蛛」,這想必是由鳥糞蛛的種小名bufo中譯而來的。朱耀沂《動物命名的故事》說鳥糞蛛的種小名:「bufo:拉丁語『蟾蜍』之意。」如果我們查一下台灣兩種蟾蜍的學名,會發現兩者的屬名都是Bufo,於是,我們稱Bufo這一屬為蟾蜍屬。但是為何鳥糞蛛的種小名要稱為蟾蜍呢?外形像嗎?
檢視我曾拍過的五隻鳥糞蛛,發現全都待在禾本科細長葉條的背面。我想,也許祂不一定非要待在禾本科細長葉條的背面,但祂肯定對此有所偏好。比如說,《煌》、《榮》裏頭的鳥糞蛛也是待在禾本細長葉條的背面。這一種偏好實在特別,也讓我覺得好奇,為何鳥糞蛛「認得」禾本科植物?祂在什麼樣的「思考」和「動機」下開始行動,去找尋祂所要待著的禾本科植物呢?
鳥糞蛛的卵囊是「圓球狀」的,《煌》這麼形容。《貴》和《榮》收錄了鳥糞蛛的雄蛛。
大鳥糞蛛(Cyrtarachne inaequalis),請翻到《煌》175頁、《貴》164頁、《杰》218頁、《榮》162頁。《煌》還收錄了一隻若蛛。大鳥糞蛛的卵囊呈「紡錘形」,如圖。
四本圖鑑裏的大鳥糞蛛體色,較接近我附圖裏的右上圖,米黃或米白。但我另拍到了兩種不同色型,一隻非常白,一隻偏紅。而白色那隻大鳥糞蛛,仔細看祂兩肩突起的漩渦紋,與另兩隻不同,也與四本圖鑑上的不同。但與《杰》p.219那隻「待鑑定種」很相像。也許《杰》也是因為這個紋路才把這隻列為待鑑定種吧!
鳥糞蛛的英文名是Bird-dropping spiders,但若在網路上輸入這個關鍵詞去搜尋,會發現搜尋到的不只有鳥糞蛛屬的蜘蛛。更精確地說,所有具備鳥糞樣子的蜘蛛都可能被稱為bird-dropping spider。而不像鳥糞的鳥糞蛛屬成員,如紅鳥糞蛛或長崎鳥糞蛛,反而不會被稱為bird-dropping spider。
紅鳥糞蛛(Cyrtarachne yunoharuensis),請翻開《煌》178頁,《榮》163頁。《煌》說:「有少數個體,其紅色部位全部變成黑色,使個體變成黑色而帶黃斑,屬於本種的體色變異。」《煌》和《榮》照片裏的紅鳥糞蛛,與我拍到的左下圖最像。右上圖則像左下圖的白變黑、橙變紅。至於左上圖,最美,也最可口,像一顆美味的草莓。右下圖幾乎全黑但肩部兩端呈紅色的紅鳥糞蛛,其實我很懷疑祂的身份。原因有二,其一、《煌》說紅鳥糞蛛「為台灣產鳥糞蛛屬最小、最豔麗的一種。」我其實有些忘了祂的大小,但根據祂與禾本長葉的比例來看,似乎不小。另就是祂若將兩肩的紅也塗成黑色,不就是長崎鳥糞的黑色型嗎?
《煌》裏頭有卵囊圖,呈「水滴形」,與鳥糞蛛的圓球形、大鳥糞蛛的紡錘形不同。
在台灣的三本蜘蛛圖鑑裏,「鳥糞蛛屬」歸在金蛛科(Araneidae)裏頭,不過,較新的分類裏,我們原本在台灣三本圖鑑上可見到的鳥糞蛛屬(Cyrtarachne)和菱角蛛屬(Pasilbus),便從金蛛科獨立了出來,隸屬到一個叫Mastphoridae的科別裏。
長崎鳥糞蛛(Cyrtarachne nagasakiensis),請翻開《煌》177頁,《杰》219頁,《榮》163頁。《煌》的長崎鳥糞除了那一白色橫帶外,其餘腹部偏橙紅;《杰》的也有那一白色橫帶,其餘腹部淡褐,但有些雜紋;《榮》收錄二型,其中一型也有白色橫帶,其餘腹部偏黑;我的那隻擁有白色橫帶的長崎鳥糞蛛,其餘腹部偏棗紅。《榮》的另一型長崎鳥糞蛛很特別,體色全黑,與我附圖裏的那一隻相同。
擁有長崎鳥糞蛛的三本圖鑑,沒有雄蛛,也沒有卵囊的照片。我認為祂是四種鳥糞蛛屬裏最罕見的一種。具白色橫帶的那隻,只拍過一次,於2006年10月22日,在大潭仔,拍到時不曉得自己拍到的是長崎鳥糞蛛,不懂得多拍幾張照片。後來,認識了這種具白色橫帶的長崎鳥糞蛛後,卻不曾再遇見過; 2009年08月21日,拍到全黑的長崎鳥糞蛛時,以為是紅鳥糞蛛,事後,透過《榮》圖鑑,才證實是長崎鳥糞,而非紅鳥糞。
2008年08月23日,我在婆羅洲雨林夜觀時,拍到了一隻不同於我在台灣拍到的鳥糞蛛。台灣的鳥糞蛛都是雙峰突起的,這隻雨林鳥糞蛛卻是單峰突起的。《杰》在鳥糞蛛屬的特徵裏說:「腹部背面常有凹下的筋點,第一列有三個,其餘三列各有兩個。」我看,這隻單峰的鳥糞蛛也具備這樣的筋點特徵。不過,我花了一些時間上網搜尋,並沒有讓我滿意的,關於祂的學名或身世資料。
熱帶雨林的生物,許多都非常奇特,但,有時會覺得其密集度未必高於台灣。也就是說,有時在雨林裏拍蜘蛛、昆蟲一天的收穫量未必高於台灣森林裏待上一天的收穫量。但對於長居台灣的人來說,雨林裏的蜘蛛、昆蟲,由於多是沒見過、多是造型奇特、偽裝精妙的種類,其每一隻所帶給觀察家的震撼度,其實是相對來得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