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打高爾夫微笑奪金,台灣山坡地含淚剃頭
LPGA高球賽閉幕,妮妮不負眾望,留下冠軍杯。超過六萬人次買票進球場看球(每次票價一千元),更可觀的人數在電視前看球賽,讓沈寂已久的高爾夫球運動,又蓄勢待發,許多高爾夫球開始重整。其實妮妮炫風早已颳過校園,許多大學高爾夫球課現在修課人數擴增,而高中體育班選高爾夫球當報考項目的,也同樣急速增加。這波炫風對孩子,對台灣有何影響呢?
一、正面效應
這代孩子成長於藍綠分裂的社會,很少經驗舉國團結一致對外的感覺,多數時聽見同學,甚至父母為政治立場不同在針鋒相對。透過觀賞妮妮的比賽,孩子可以經驗到早期我們全國熬夜看棒球的經驗,凝聚出對島嶼的認同,這種向心力對台灣很重要。
妮妮不只會打高爾夫球,面對外國媒體也侃侃而談,被很多教練拿來當典範,提醒孩子不要只顧運動,忽略其它課業。這一代台灣孩子常被批評為草莓族,妮妮奮戰、挑戰自我的精神,很值得孩子學習。
二、負面效應
台灣一有機會可在國際賽奪金時,舉國便陷入瘋狂。從王建民的棒球,到奧運的跆拳運動,台灣反覆相同的模式。舉國發展運動,是為層層選拔出少數人拿回獎牌嗎?運動有它的意義?在妮妮眩風時,我們來逆風挑戰三個觀點。第一,高爾夫球真的適合台灣嗎?多年前政治人物帶動高爾球風,許多美麗山坡地被剃頭,破壞水土保持,球場要大量的水、使用大量除草劑,造成生態危機。我們真要為爭取獎牌,而再犧牲生態嗎?
第二,高爾夫球真的適合學生嗎?現在台灣學生能比較的、造成階級效應的,變多了。染髮價格、智慧型手機高低、車子等級等。籃球、桌球、棒球這些運動,是會去階級,讓富窮的孩子一起玩,高爾夫球是會惡化階級意識,讓窮孩子去羨慕富孩子。第三,發展運動要如此明星化嗎?過去舉國崇拜王建民,本土明星變黯淡,職棒也從根腐化。是否,我們要將孩子的夢想,拉進一點,從學習身旁的人,而非遙不可及的偶像開始?
本文轉載自路仁教授談教育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