蠼螋展翅,如扇的瞬間 | 環境資訊中心
楊家旺

蠼螋展翅,如扇的瞬間

2011年12月04日
作者:楊家旺

 攝於婆羅洲

2011年07月15日晚,我住在婆羅洲(Borneo)某一座國家公園的木屋裡。木屋位於森林裡頭,一開門,便是熱帶雨林,對觀察昆蟲家來說,非常方便。有時,白天的熱帶雨林並不那麼容易發現昆蟲,我的意思是,以發現昆蟲的頻率來說,未必比得上台灣低海拔的山區。但是,由於住處就位於熱帶雨林裡,開門便可自然觀察,一整天下來,拍到的昆蟲照片還是非常可觀。就算整個白天,因熱帶雨林昆蟲高招的隱身術而幾乎沒有收穫,感到心情沮喪也沒關係,只要記得夜間不忘出門,肯定夜晚會比白天更加豐收。

當然,一整個白天已經把你累得不想再出門,即使打開門就是森林你也不想再出門,還是沒關係,你就泡一壺茶或一杯咖啡,怕睡不著覺?好吧,那就一壺白開水也行,因為白天的熱帶雨林肯定讓你因流汗而失水過多,你就坐在門廊上吹涼風,聽昆蟲交響吧!即使你沒打算要再繼續昆蟲觀察,但你很難克制得住真的不觀察,因為,只要你不是摸黑坐在門廊上,你肯定會在木屋裡至少開一盞燈,而這盞燈就足以讓趨光的昆蟲報到,這些向你報到的昆蟲就在木屋的牆壁上,你能忍住不看嗎?看了之後,你能忍不住再拾起相機拍照嗎?我想,對昆蟲觀察家來說不太可能忍得住,因為忍住意謂著更大的折磨,於是再怎麼累,你還是繼續觀察起昆蟲來了。

我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累得不想再出門時,發現原來不出門也可以觀察昆蟲,而且數量可能更可觀。木屋牆上的昆蟲們,讓我的累逸散消逝,我拎起相機,整個人又精神了起來。其中,這隻蠼螋令我印象深刻,因為是我第一次拍到,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拍到了祂的展翅。拍到牠的展翅純然是一種運氣,因為,我按下快門的瞬間,祂其實還沒展翅,而且祂展翅前似乎沒什麼明顯的預備動作,祂是在我按下快門之後才瞬間展翅的。快門按下,相機並不馬上拍下照片,而是有一個很短的空檔,就在這個很短的空檔,祂展翅了,正好與攝像的瞬間同步,於是我莫名其妙擁有了一張蠼螋展翅瞬間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我蠼螋展翅的首拍,卻不是我親眼看見蠼螋展翅的首次。我的意思並非我更早以前看過蠼螋展翅,而是至今我還未見親眼看見過蠼螋展翅,因為我前面說過,按下快門的瞬間,我透過觀景窗看見祂時,祂並未展翅。祂的展翅是在快門之後,我什麼也沒看見,然後是液晶螢幕上令我驚豔的一張照片,僅止一張,沒有第二次機會,因為祂飛走了,沒有展翅前,也沒有展翅後的畫面。

蠼螋在分類上,隸屬革翅目(Dermaptera),英文俗名Earwigs。從照片裡,我們可以看見小小的兩片革質前翅向外張開,膜質後翅則像一把折扇被攤開,原本看似笨重的祂,一下子輕盈起來,瞬間騰空。那麼大張的膜扇要怎麼收到那麼小巧的革鞘裡呢?從照片看,似乎有三折痕跡,透過三折,膜質的後翅就能收攏到短小的革質前翅裡了。

螋蠼的生活史裡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祂的護卵行為。我在網路上,看過一些人拍到這樣的畫面,白色晶瑩的卵,約50顆,黏在葉片上,雌蟲就在卵邊或卵上,有時是口器接觸卵粒,據說,這就是著名的行為,舔淨卵的表面,避免真菌的感染。不過,我卻至今沒有幸運拍到這樣的畫面。

螋蠼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因此沒有蛹期。若蟲歷經五次蛻皮後成蟲。2010年02月09日,我在利嘉林道拍到一隻剛蛻完皮的蠼螋(真可惜,再早一點到的話,就可以看見蛻皮過程了),祂的身體還是晶亮透白的顏色,除了略黃的頭部和已變黑的腹末。

蠼螋的外觀,最顯眼的,該屬腹末那由尾毛特化而成的尾鋏。確實可作為夾獵物的工具(可惜我沒見過),但這尾鋏是無毒的。尾鋏,可作為判斷雌雄的依據,通常雄蟲的尾鋏比雌蟲的尾鋏發達。而且雄蟲尾鋏內側有一個棘狀的小突刺,比如下圖1和圖3分別是蠼螋的雄蟲和雌蟲,圖2是圖1尾鋏的特寫,可看到內側的棘刺狀突起。圖4則是一種尾鋏幾乎縮短至看不見蠼螋。

 

 

蠼螋這樣一種尾鋏如此發達的昆蟲,如何交配呢?尾鋏會不會影響到交配呢?請見下圖。而從圖裡可見左邊為雄(因為發達的尾鋏和內側棘刺),右邊的雌蟲因為拍攝角度的困難,沒機會讓祂入鏡。

對我來說,目前台灣的蠼螋尚無比較親民且完整的圖鑑可供參考,這讓蠼螋的辨識變得特別辛苦且沒有把握。也因為如此,我暫時先將這部份擱置不理,期待未來能有這個領域的專家提供更多的資訊,使台灣的蠼螋能有更多的生活史被正確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