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瓦登海(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走過瓦登海(上)

2011年12月18日
作者:吳佳其

位在歐洲大陸西北邊緣與弗里西亞群島(Frisian islands)之間的瓦登海(Wadden sea)是北海(North Sea)南端的一個廣大潮間帶,這個區域的海岸線長達650公里,寬度有5到32公里,漲潮時需靠船隻往返的島嶼跟大陸,在退潮時分,島嶼由廣大的泥灘地與大陸連接,可步行穿過海峽,由大陸走到小島或是小島走回大陸,這樣的泥灘地健行(Mudflat hiking),是瓦登海區域一種很普遍的活動,除了可以健行穿越過海峽,是很特別經驗外,也因為慕瓦登海是世界自然遺產之名,筆者在今(2011)年5月間實地走訪,參加德國境內下薩克森邦瓦登海國家公園(Lower Saxony Wadden Sea National Park)的泥灘地健行活動,由德屬Balturm島走回歐洲大陸。

圖片來源:

瓦登海的範圍橫跨丹麥、德國和荷蘭三國,是北海(the North Sea)邊緣與歐洲大陸相連的區域,退潮時,廣大的泥灘地(圖片中的灰色區域)將島嶼與大陸連接。2009年屬於德國與荷蘭的部分登錄為世界遺產中的自然遺產之一。

瓦登海中德屬Balturm島,平常約有500名居民居住在島上,然而到了夏天旺季,島上可高達5000人。

瓦登海(Wadden Sea)分屬丹麥、德國和荷蘭三國,屬於溫帶沿海的溼地生態環境,總區域面積約為2.22萬平方公里,在1987年,根據拉姆薩公約(Ramsar),整個瓦登海區域被指定為國際級的重要溼地,2009年,荷蘭的瓦登海保護區、德國的3個國家公園:下薩克森邦瓦登海國家公園(Lower Saxony Wadden Sea National Park)、漢堡瓦登海國家公園 (Hamburg Wadden Sea National Park)、什列斯威-霍爾斯坦邦瓦登海國家公園(Schleswig-Holstein Wadden Sea National Park)總面積將近1萬平方公里的區域被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登錄的範圍超過整個瓦登海的66%。

瓦登海的自然環境

複雜的自然與生物條件,在瓦登海區域形成潮汐渠道(tidal channels)、沙灘地(sandy shoals)、泥灘地(mudflats)、海草床(sea-grass meadows)、貝類聚生地(mussel beds)、鹽沼(salt marshes)、河口、海灘、沙丘等多樣的棲地環境,是超過1萬種動植物的家園,包含斑海豹(harbour seal)、灰海豹(grey seal)、鼠海豚(harbour porpoise)等海洋哺乳類動物;由於棲地環境提供豐富的營養源,此區域是候鳥繁殖及渡冬過境重要棲息地之一,除了是東大西洋候鳥遷徙路境外,也是歐非水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平均每年有1千至1千2百萬隻候鳥通過。

在潮汐及海流的影響下,瓦登海中的沙洲島嶼不斷漂移,島嶼西面逐漸被侵蝕,東面沙洲逐漸增長,使得地景持續在改變,另外,此區域劇烈的氣候變化、潮汐漲退、海水鹽度的改變,使在瓦登海區域環境生存的動植物需要有高度的適應性,而這樣不斷有動態變化的環境,是世界遺產企要保存的重點之一。

走過瓦登海

因為每日的潮汐時間不同,泥灘地健行活動的時間必須依照潮汐表並控制得宜,以免被大海吞沒,另外,島嶼與大陸相連的泥灘地中潮溝(tide creek)遍布,穿越海峽時不能完全以直線前進,必須繞過這些潮溝,因此,需有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下,才能沿著安全的路徑跨越海峽,筆者的嚮導是當地人Bianca,他告訴我們,在下薩克森邦的瓦登海區域,有60多名像他一樣的嚮導,帶遊客穿越島嶼與大陸間的海峽,或從事潮間帶泥灘地的活動,這些嚮導都是經過考試認證,並且因為每個島嶼大陸相連可行走的路徑不同,因此需要每個島嶼一一認證,這樣的健行活動只有在4月底到10月間可進行,又由於海邊天氣變幻莫測,在風速高等壞天氣的影響下,活動也常常被迫取消,為了因應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像他一樣的嚮導們都需要非常了解當地的天氣、環境並且需有豐富的經驗。

根據潮汐表,筆者參加的活動當天,時間安排上以小島走回大陸較為合適,於是我們先搭乘渡輪由大陸抵達Baltrum島,在島上悠閒的度過上午,在下午退潮時分再由Baltrum走回大陸,約3個小時的健行活動中,Bianca帶著我們認識泥灘地生態系,一起探索在此生活的許多生物,不時可看見遠方一群群的水鳥飛過,不但享受自然美景,也更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

在嚮導Bianca帶領下,筆者一行人在退潮時分,從Balturm島穿越瓦登海(The Wadden Sea)的泥灘地,走回歐洲大陸

瓦登海的生物:左上,居住在泥灘地下的沙蟲(lugworm),沙蟲吸食泥沙的吸力造成泥灘地表面漏斗狀構造,泥沙經過沙蟲消化管後,排出形成泥條;右上,沙蟲的真面目;左下,泥灘地中的貝類;右下,泥灘地中的螃蟹。

繼續閱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