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態】誰是動物世界裡的「空中飛龍」? | 環境資訊中心
龍年特刊

【龍生態】誰是動物世界裡的「空中飛龍」?

2012年01月29日
作者:李鍾旻

十二生肖當中,龍是唯一不存在的生物。然而在現實裡,蜻蜓不但在英文名中被賦予了「龍」之名,同時也是在昆蟲中,外型能讓人聯想到龍形象的唯一人選。身手矯健的蜻蜓,在空中恣意翱翔,往往將小昆蟲逼得走頭無路,可是「空中飛龍」之名又是從何而來?

誕生自詛咒中的馬兒?

說到蜻蜓的英文俗名,得從西方藝術中的英雄,聖喬治談起。聖喬治最廣為人知的當屬「聖喬治屠龍」的故事:一條巨龍出現在利比亞的城市作亂,居民為了求生存,只好每日奉獻活人,作為祭品。當王國的公主被送至湖畔獻祭之際,聖喬治挺身而出,以長槍刺穿惡龍,拯救了公主的性命。

而聖喬治和蜻蜓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尼亞民間傳說,聖喬治擁有一匹美麗的白馬。但是這匹馬卻受到了惡魔的詛咒。惡魔將牠的外表變成一隻巨大、具有翅膀的昆蟲。於是羅馬尼亞人就把這種昆蟲叫作「惡魔之馬」(Devil's horse),也被稱其為「惡魔的飛蟲」(Devil's fly)。由於在羅馬尼亞語中,龍與惡魔使用了同一個單字,於是譯為英語時惡魔成了龍,字詞就被轉化為「空中飛龍」(dragonfly)。

事實上,蜻蜓大約在中生代的侏儸紀時便出現,遠比這則故事的歷史還來得早。並且,早在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時,已有外表貌似蜻蜓的古代巨蜻蜓出現,不過這些巨蜻蜓於二疊紀末期便已滅絕。 

1.	鼎脈蜻蜓,池塘、溪流間常見的蜻蜓,領域性極強。2.	霜白蜻蜓,常出現在靜態水域。

蜻蜓之「最」

善於飛行的蜻蜓,是許多人童年追逐的目標,常見於淡水水源中環境較佳之處。在靜態水域如湖泊、沼澤、水田,或是流動性的溪流中下游,常可見不同種類的蜻蜓棲息。這些天上的飛龍各有特色,具有藍色、綠色、紅色、紫色……等不同的外表;一般常見的蜻蜓,體長大約為5~6公分左右,如靜水域可見到的呂宋蜻蜓、霜白蜻蜓身長大致如此。然而你知道最大的、最迷你的蜻蜓,各有多大嗎?

台灣產最小,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種類為約體長僅約1.6~1.8公分的小紅蜻蜓;台灣最大的蜻蜓為體長可達11公分的無霸勾蜓。至於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種類,則當屬產於澳洲的古晏蜓,體長最多至15公分。除此之外,遠古時期已滅絕的巨蜻蜓,體長則有30公分之多,外型較現代的所有種類蜻蜓都來得巨大。

3.	呂宋蜻蜓,具有水藍色的眼睛,常出現於池沼邊。4.	杜松蜻蜓,腹部纖細為其特色,以靜水域為主要棲息環境。

蜻蜓飛行的奧秘

5.	蜻蜓的翅膀,注意到翅痣了嗎?蜻蜓的飛行速度又是如何呢?一般蜻蜓的飛行時速為40公里,而某些種類在必要時,最快甚至能達到100公里以上的時速。蜻蜓的翅每秒約振動25~40次,能夠在空中急轉、滑翔、停滯、加速,飛行技術高超,堪稱溪池旁的飛行能手,現代的交通工具一直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長久以來,牠們的飛翔能力都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題材。

靠近觀察牠們那片薄薄的翅膀,必然可見當中散布著許多網狀的線條,這些構造稱為翅脈,其實大部分昆蟲皆有之,其能強化翅的結構,使之禁得起長時間擺動。在翅脈內有血液流動,並具有能讓空氣流通的氣管構造。再瞧瞧翅膀的前端,通常可輕易發現有一塊組織增厚的長條狀構造,稱為翅痣。對蜻蜓而言,翅痣的存在,具有減低擺動的效果,以使飛行穩定。據說早期的飛機,由於氣流造成的震顫易導致機翼損壞,因此便仿照蜻蜓的翅,在機翼兩端負載重量,便達到了保持平衡的目的。

東西民俗大不同

由於空中飛龍之名源自聖喬治的馬,龍在西方又常被聯想為邪惡的象徵,或許這也是何以西方民俗往往視其不祥的源由。蜻蜓的英文俗名如「惡魔之針」、「惡魔之馬」,聽字面上意思便帶有負面意義;據說,瑞典古時甚至流傳著,惡魔以蜻蜓作為秤量人類靈魂的道具,以「惡魔之秤」稱之。

不過東方人對蜻蜓則有不同的看法,反倒視蜻蜓為吉祥的象徵。我們在亞洲地區的各類藝術品、繪畫中,時常可見其身影。在詩詞中,蜻蜓也是常被歌頌的對象。唐代杜甫〈曲江對酒〉:「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宋代楊萬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寫出蜻蜓停佇在荷葉上、在水面上產卵,即對蜻蜓這個名詞賦予了活力,讓人聯想到生意盎然的情境。

在中國、日本的固有文化裡,常可發現大眾普遍對蜻蜓有相當程度的喜愛。日本國家甚至有「蜻蜓王國」、「蜻蜓島」之稱;在日本的高知縣,亦擁有全球第一座蜻蜓自然保護區「蜻蜓自然公園」,可見日本人有多麼的為國內各式各樣的蜻蜓而自豪。

6.	「點水蜻蜓款款飛」,一隻在溝渠中產卵的蜻蜓。

除了在文化中的地位,在自然界裡,逐水而居的蜻蜓,也是監測水域汙染、評估環境優劣的生態指標。牠們的存在與否,與水源的清潔程度密切相關。為了我們的環境,人類是不該重視河川溼地的維護,讓這些小生物能持續在空中飛翔呢?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