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電子垃圾集散地貴嶼 用生命換經濟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世界最大電子垃圾集散地貴嶼 用生命換經濟

2012年02月22日
本報2012年2月22日台北訊,郭秉鋐整理報導

中國貴嶼的拆解戶正以極簡陋的方法進行零件分類 圖片提供:賴芸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浮草渡大橋上,滿載電子垃圾的貨車在橋上來來往往。橋的一側,黑如墨汁的死水飄出陣陣腥臭。貴嶼鎮地屬低窪易淹水,農業沒有保障,因此,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為維持生活,貴嶼鎮當地大部分農民兼作回收轉賣。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貴嶼鎮開始涉及舊五金電器的拆解生意。由於獲利豐厚,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漸漸成為貴嶼的主業。慢慢地,農地開始荒廢,貴嶼鎮絕大部分家庭都參與這個行業,並通過這個行業迅速積累財富。

根據《南方日報》報導,在貴嶼鎮街頭,除了服務業外,所到之處,住戶幾乎全部在從事與電子器材、塑膠廢料回收的相關工作。敞開的門裡可以看到工人在挑揀分類;門外,則是一堆堆等待拆解、分類的料件。當地民眾表示,一般來自境外的電子垃圾會賺得多,有時一車子說不定就能產生個百萬富翁。

報導指出,在貴嶼鎮內,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主打「垃圾產業」,有幾個村主要從事廢舊塑料回收。而貴嶼鎮中心所在地華美,以及北林、南陽等村則主要從事電子垃圾拆解。最高峯時,貴嶼鎮有21個村的300多家企業、5500多個經營戶從事廢舊電子電器及塑料拆解加工,每年拆解處理廢舊電子電器和塑料達155萬噸,行業年創產值超過10億元。

貴嶼漸漸發展成為中國甚至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集散地,鎮區的物價甚至可以和廣州媲美。當地民眾嘆道,這些都是用命換回來的。

報導指出,貴嶼鎮的絕大多數小家庭工坊對廢舊電子電器的拆解沿用的是最傳統的方法。先是拆,即由人工拆分出鐵、銅、塑料、電路板,然後用碳火爐烤熔出電路板上的零件,如果有金子等貴重金屬,就用硫酸洗出來,這叫「洗金」;如果燒出來有銅,就叫『燒板』。酸洗過程會揮發出大片蒸汽狀酸性氣體,但洗金也很少人做,因為實在受不了那個煙霧。所以「洗金」的人工成本最高,有的一天甚至可以賺到100元人民幣左右。即使不洗金,單做塑料的也很傷身。先要用火燒一下原料,然後靠鼻子去聞是什麼味道,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塑料。

至2003年起,這個小鎮的引起了國外媒體與環保組織的注意,這也讓當地政府開始嘗試引導農民修正回收電子垃圾方式:如拆解廢舊電線由焚燒改為割剝,拆解線路板由煤爐燒烤改為電熱氣拆解,被拆解過的線路板和雜料由單純的焚燒改為粉碎篩選等。後來,政府督查的力度加大了,結果是從前在街頭工作的小火爐轉入了室內,從前部分在白天進行的操作改到了夜晚,從前密集的黃煙工坊轉移到荒郊野外。只是,有業者表示,拆解工作轉到了室內,環境更加惡劣,做這行的人,健康就有更大威脅。

汕頭市潮陽區環保局局長郭漢廷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貴嶼鎮還存在3207個家庭工坊從事廢舊電子塑料拆解處理產業,多數是用酸洗方式提取金屬,最後,還會對無用的電子垃圾進行焚燒,對環境破壞最為厲害。

郭漢廷表示,由於家庭工坊所需材料簡單,且分散、流動性強,而執法編制只有8個,嚴重不足。在貴嶼鎮,由於電子垃圾拆解業大部分由家庭工坊來進行,為了節省成本,家庭工坊往往採用最直接和最原始的方式進行電子垃圾的拆解,且處理過廢棄物大部分皆直接焚燒,或直接棄置於荒田或河裡。雖然貴嶼鎮因為受到外界矚目,引此被自2005年10月被指定為「廢舊家電回收利用」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希冀能改變。但至2010年試點期結束為止,除建設出佔地3000平方公尺的電子市場外,一戶戶的工坊經營方式依然不變。

據當地政府介紹,目前貴嶼國家循環經濟產業園已經動工,園區除大型先進企業投資合作,也將設立電子垃圾集中處理廠。進而規範不合格的工坊不得進駐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