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江豚之死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寂寞江豚之死

2012年03月08日
作者:汪韜(南方週末記者)

因為胖胖的體態,江豚被喚作「江豬」,它也被尊為河神,在暴風雨前,江豚會頻繁跳出水面「拜風」。看到江豚拜風,漁民們就不會出江。而江豚吃魚,江豚聚集之地魚一定也多,漁民會跟著它們打魚。

圖片來源:tokune

2007年,白鰭豚(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被宣告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nction
)後,江豚成為中國長江中唯一的哺乳動物。目前,長江流域野生江豚僅存1000餘頭,且以每年6.4%的速度急劇下降,專家預測15年後江豚將可能滅絕。

然而,中國當前給予江豚的保護措施卻寥寥無幾,國內專項研究人員包括學生在內僅有30餘名。

「你不曾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更不曾向我們索取過什麼,卻因為我們的原因正在逐步走向滅絕。」

這段話摘自《寄給江豚的一封信》,作者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綠源環保協會在洞庭湖畔做了三年的江豚認知度調查,卻只在野外看到過一次江豚。

意外的淡漠

2011年夏天,中國100多名大學生參與了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的「尋找江豚最後的避難所」濕地使者行動,在長江中下游和鄱陽湖、洞庭湖邊的11個城市96個社區開展了調查研究和宣傳。然而,漁民們對於這群不速之客很詫異:為什麼要保護江豚?

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大多數人分不清楚江豚和河豚,不到一半的人意識到江豚越來越少;只有極少數人能準確說出長江的禁漁期。

三峽大學、安徽大學、南京大學、江西財經大學、中南大學……來自中國長江流域十多所大學的學生,他們大部分都不是生物專業背景,有的關注江豚已經三年,有的以前從未聽說過江豚。整個暑假調查研究中,他們只發現了3次江豚。然而在老漁民眼中,時不時躍出水面的江豚曾經就像掠過江面的鳥兒一樣常見。,但「(上世紀)90年代之後就只能看到一兩頭了」。

「河神」地位在下降。2012年1月7日-10日,在江西鄱陽湖濕地公園舉行的活動總結和頒獎儀式上,3396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人不願參加江豚救護方面的培訓,1/3的人不願意成為江豚保護的志工。

「一個四十多歲的漁民說自己看到過十來頭江豚死亡,因為水污染造成。」江西師範大學藍天環保社的李敏說,「他說自己沒有上報相關部門,『死都死了,有什麼好上報的!』」。

比起漁民,江邊市民對於江豚的認知更少得令人意外,他們的記憶還停留在白鰭豚上,「一說江豚,就會繞到白鰭豚。」洪秀鳳說。他們想拉贊助,擴大宣傳,可惜「商家對於保護江豚不是很感興趣,態度冷淡」。

長江留不住「原住民」

「要不了十年江豚就沒有了。」49歲的王武義在長江邊土生土長,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銅陵保護區)的江豚飼養員,這位只讀到初中的漁民作出了和專家類似的判斷。

「我們每年都會打撈到幾頭江豚的屍體,大部分都有機械傷痕,但是屍體一周多才能漂出水面,無法判斷是活的還是死後被螺旋槳打傷。」在和老漁民的座談會上,南京市漁政漁港監管處副處長湯哲斌的解釋讓河海大學的王琰為之一驚,「有的體表沒有傷痕,解剖後發現,有的是肝臟病變,那是受到污染或吃了不潔的魚。有的肺上有血點,可能是被非法的電魚擊暈後嗆死的」。

「長江的變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一個GDP消耗了多少物種啊!」銅陵保護區科研人員陳燃感歎。

2007年、2009年由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主要撰寫的《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顯示:1954年長江漁業資源捕撈量超過40萬噸,2009年只有10萬噸。以迴游性魚類為主的長江下游,上世紀70年代魚類為230種,2007年僅剩1/3。

長江江豚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亞種,僅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中,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萬年。如今,長江卻難容江豚。

「連同棲息地一起就地保護當然是最根本的措施。」中科院水生所鯨類學科學術帶頭人王丁教授說。但是水上保護區不可能像陸地保護區一樣杜絕人類干擾,保護區人員只能加強漁政、航道整治、碼頭建設等工程建設專案的管理。

保護區人員並無執法權,看到非法捕魚和採砂的船隻,他們上前阻止,但對方並不買帳:「你保護區算什麼啊!」陳燃回憶說。

「矛盾尖銳,大家都相信無法短期解決,不可能僅僅為了保護江豚而限制整個長江。」王丁說。

「升為一級保護也只是走走形式」

銅陵保護區管理局就在王武義一家居住的島上,管理局門外保留著「安徽省銅陵白鰭豚養護場」字樣,早已鏽跡斑斑。這個1987年底動工興建,耗資近千萬元的「家」中從未入住過一頭白鰭豚。2000年,養護場改為淡水豚類自然保護區,如今,11頭江豚住在為白鰭豚建造的家裏。

國家針對江豚的保護措施寥寥無幾,只有白鰭豚的遺產。

目前,全國共有3個國家級、兩個省級和兩個市級豚類自然保護區。在銅陵的長江上游還有50多頭江豚被遷地保護著:湖北石首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多頭自然捕食;武漢的中科院水生所豚館,7頭,依靠人工投餵。

當地人都說王武義和江豚的感情最深,可是王武義早就不想在銅陵保護區幹了。「單位窮啊,留不住人,之前兩個研究人員都去高校當老師了。」

「資金是永遠的話題,和大熊貓沒法比。」王丁說,「但更關鍵的問題是研究隊伍的建設,還有保護區的同事素質能力需要大力加強。」據王丁介紹,全國長期專項研究江豚的專家主要是中科院的水生所團隊,包括學生也就30多人,同樣遠遠少於大熊貓的研究人員。

陳燃是生態學碩士,在銅陵保護區學歷最高。據陳燃介紹,銅陵保護區飼養的江豚一直沒有放歸,這可能會產生近親繁殖問題。

1989年公佈的保護動物名錄上,江豚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新的名錄還未公佈,據專家透露,江豚已晉升為一級保護動物,登上白鰭豚原來的席位。這種榮耀讓人心酸和不安,但江豚應該會更受重視,這是王武義、陳燃、王丁和大學生們共同的心願。

不過,在座談會上,王琰記得一位中年漁民對湯哲斌處長說:「我不反對將江豚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但是我覺得以目前的狀況看,這樣的做法沒有意義。政府不管不顧,升為一級也只是走走形式,這在國內很正常。」

相關文章

國際狩獵能否保護野生動物? 2011年8月23日

長江珍稀魚類將失去最後的家園 2011年2月9日

讓野生動物走下餐桌 2009年6月4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2年2月29日,原文刊於《南方週末》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