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大地 311核災後的日本農業與飲食安全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受傷的大地 311核災後的日本農業與飲食安全

2012年03月08日
作者:陳寧

為了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日本政府可說是費盡心思宣導,更於2005年推行《食育基本法》,將每年6月訂為「食育月」,除了希望國民具備正確的飲食知識、選 擇食物的能力,實踐健全的飲食生活,也將食育精神納入教育之中,希望能讓學童從小就透過到農村生活,認識農業與正確飲食觀念。

但在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中,強烈的海嘯襲擊位於岸邊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使得日本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核災,不僅數十萬人口被迫疏散、離開家園,土地、 河川以及海洋也受到難以回復的損害。原本為農業重鎮的日本東北地區,農民辛苦耕耘的作物,如今人人聞之色變,也讓日本政府花了許多力氣提升糧食自給率的工 作,頓時陷入愁雲慘霧。

土壤和水 誰賠得起?

日本農民組織「農民連」國際部專員武田伸也說明,核災造成2.4萬公頃農地無法耕種,而福島當地推行多年的有機農業也全毀。武田表示,不僅稻米、蔬菜以及牛奶等災區出產的作物受汙染,連災區以外的菇類作物也受到威脅,因為種植菇類所需的木屑,有54%是福島所供應。


福島等地農民,帶著被汙染的食物要求東電賠償。(日本農民連)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表示,不少日本消費者開始只敢買進口食物。而在災後一個多月,4月26日這天,來自福島、宮城、岩手等地約500位農民與酪農,首度前往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帶著當地被汙染的蔬菜、牛奶,要求東電應全額賠償農民的損失。

儘管日本農民組織與民間團體,在核災後接連發起了數次的大規模示威行動,由於災害的規模實在太大、受害者也非常多,直到2011年12月初,日本政府才公布將賠償150萬福島縣民,每人8萬日圓(約合台幣3萬元),孩童與孕婦每人40萬圓之賠償金額。但對許多災民來說,這只是微乎其微的補貼,他們賴以維生的土壤與 水,卻已經受到難以回復的傷害。


酪農帶著乳牛到東電門口陳情。(日本產經新聞)

身在台灣,不論是百貨公司的高級超市,或是一般店家,不難見到大量日本進口的食品,在核災過後,有些店家會主動貼出公告,表示目前販售的商品,都是核災前就已經進口,請消費者安心購買,但也有些店面並未標示。日本也藉由到台灣舉辦東北物產展、推廣青森蘋果等活動,希望台灣消費者不要因此拒絕日本產品。

不過,去年12月,日本明治的一款嬰幼兒奶粉卻傳出殘留放射性物質銫(cesium)的事件,雖然明治公司強調,台灣進口的產品是在澳洲製造,也同意讓台灣消費者退貨,但轉眼間,核災發生至今已經快一年時間,民眾對於災難情況的不了解,以及資訊不透明的情形,使得台灣消費者在對日本產品時,多少帶著又愛又怕 的心情。

核災之後 吃的難題

旅日資深媒體人、作家劉黎兒,在核災發生後親身經歷一家四口從東京逃離到大阪避災的過程,在災難發生當下的無助,讓她深刻體認到,雖然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希望發展核電,但這卻是一項人類根本無法完全掌控,一旦發生事故,就會讓全民付出極大代價的技術。

劉黎兒接受訪問時表示,東京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僅250公里,幸好核災發生時,她還可以逃到離東京500公里以外的大阪避難,但她想到根本無處可逃的福 島居民,以及台灣有數百萬人口,就住在離核一、核二廠,還有正在興建的核四廠那麼近的都市中,萬一台灣也發生核災,大台北地區的人該往哪裡跑?因此,從去 年三月到現在,她不斷翻譯相關的日文文獻,同時也將自己對日本現況的觀察,透過著作讓身在台灣的人能更加了解真相。

劉黎兒說,核災發生之後,東京有些高級連鎖商店開始推出自行檢驗的蔬菜,強調輻射殘留量每公斤低於20貝克(註),但價格也比一般的蔬菜貴上好幾成。也開始 有米商到福島以低價大量收購稻米,部分小吃店為了節省成本,就會使用這些米,並且在店門口註明該店採用福島米,由顧客自行選擇是否要吃。

由於食物的品項非常繁雜,檢測儀器又不足,政府根本無法一一檢驗每樣農產是否有輻射殘留。劉黎兒也指出,日本政府刻意採取寬鬆的「暫定基準」,讓遭汙染的食 物可以繼續在市面上流通,以減輕官方與東電的賠償壓力,目前暫定基準居然從災前的每公斤1貝克調高為500貝克,遠超過美國的0.1貝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 的5貝克等數值。

這使得核災過後,「吃」這件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在日本出現階級化的現象:有錢人可以用比較高的花費來確保飲食安全,但對經濟狀況較差者、年輕族群,以及在學校吃營養午餐的學童,就沒有那麼多選擇。


貢寮核四廠。(陳寧 攝)

在水產品的部分,則出現「產地偽裝」的情況。劉黎兒指出,由於產地標示是根據上岸地點而發捕撈地點,許多漁民在福島外海作業後,會刻意把船開到遠離災區的港口上岸,雖然在消費者抗議下,日本政府已經規定,水產品應該標示捕撈地點,這樣的情況才稍獲改善。

劉黎兒說,目前日本民眾為了支持福島農民,還是會購買當地出產的食物,但買回去後卻不敢吃、直接丟掉,她認為這是一個很詭異的現象。「我看到電視上播出的畫面,福島的農民看到核災過後,田裡依然結出金黃的稻穗時,全部都在哭」,她說。為了發展核電,日本的農民與社會竟得付出如此大的代價,災難殷鑑不遠,值得身在台灣這座小島上的我們,深深思考與反省。

※ 註:貝克(Bq)為食物內輻射的量度單位,代表有多少輻射從物件內放射出來。另一常用單位「西弗」(Sv),是量化輻射對人體傷害的單位。千分之一西弗為「毫西弗」(mSv),照射一次胸部X光的被曝劑量為0.05毫西弗,核電廠工作人員一年被曝劑量上限為50毫西弗,若高於此上限,則可能致癌。

※ 本文原刊載於《鄉間小路》2012年1月號

※ 延伸閱讀:
劉黎兒,《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先覺出版,2011。
劉黎兒,《臺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先覺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