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美蛾迷人 四黑目天蠶蛾的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春天美蛾迷人 四黑目天蠶蛾的故事

2012年03月25日
作者:陳秀竹

日前我的同事在中山林行政中心發現四黑目天蠶蛾,同事因為被牠美麗的顏色所吸引,紛紛搶先拍照,翻閱昆蟲書想要了解牠的生態,更有同事席地用筆將牠細膩的描繪下來,我則帶著相機在附近找牠的蛹,有的居然就在我們辦公室的外牆牆縫,而且是數個擠在一起,當然更多的是在楓樹的枝幹上或枝椏間,讓人驚訝於四黑目天蠶蛾豐富的生命力。

中山林四周林木茂密,生態多樣,尤其行政中心周圍種植頗多楓樹、樟樹,而四黑目天蠶蛾因食楓香、樟樹又稱「楓蠶」,根據金門國家公園100年所出版由張永仁先生主編的「金色島嶼的六足精靈」(下)一書所述:「四黑目天蠶蛾外觀特徵,雄蟲展翅寬約75~85mm,觸角羽毛狀;雌蟲展翅寬約100~110mm,觸角雙櫛齒狀,翅膀底色白色、斑紋主要為灰黑色,各翅中央具1枚大眼紋,亞外緣具白色帶;前翅眼外側有2條大幅度的鋸齒狀黑色橫紋,內側具1條黑色橫紋;後翅鋸齒線幅度較小、顏色較淡。雌蟲除了體型大、腹部肥大外,腹部末端具有一大團黑色鱗毛。生態習性:四黑目天蠶蛾分佈於台灣與中國,在台灣本島是日治時期人為引進經濟用昆蟲,於金門應屬固有種。為一年一個世代的昆蟲,成蟲出現於2~3月,夜晚具有趨光性,廣泛分布於郊野或山區,幾乎全島可見。由於屬夜行性昆蟲,又只在寒冬才出現,而且成蟲的壽命不長,很少被人們注意到。」

根據金門縣林務所出版范義彬、楊平世、何逸民先生共同編撰「金門地區的昆蟲(2)」一書指出:「四黑目天蠶蛾成蟲翅灰褐色有四個黑色眼,是牠最大的特徵,雌蛾體型較為肥胖;每年一世代,以蛹越夏,成蟲在冬天一、二月羽化,並交配產卵,幼蟲在春天植物發新葉時孵化,取食楓香、樟樹、櫸、榕樹等植物。幼蟲的顏色有黃、綠、藍色相間,非常鮮艷,身體上的剛毛並無毒;數量多的時候會把整株樹取食殆盡,但是對植物並無致命的威脅。」

春天來了各種植物正在萌新芽,整個大地充滿生命力,對於四黑目天蠶蛾是一個充滿食物的美好季節,牠可以努力的產卵,當幼蟲孵化出來時,馬上可以找到美味又營養的食物,當然這更是一個觀察昆蟲成長的美好機會。春天是讓小朋友親近大自然很好的季節,楓樹常常會被四黑目天蠶蛾的幼蟲「蠶食」,不過根據野外實際觀察,即使葉子被啃光,並不影響楓樹的生長,它很快會再長出新葉,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生生不息,讓生命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

雖然四黑目天蠶蛾的成蟲不易觀察,但牠的幼蟲大發生時很容易在楓樹、樟樹周圍看到,尤其幼蟲的色彩鮮艷豐富,肥厚的身體,加上突出的剛毛,讓人印象深刻,小朋友進行自然觀察是一種生態教育,可以觀察毛毛蟲的成長,另外也可以引導小朋友用畫筆來彩繪四黑目天蠶蛾的毛毛蟲,會是一種很棒的環境教育,藉此讓小朋友認識大自然的環境,並且成為未來保護環境的小小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