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天鵝在哭泣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鄱陽湖天鵝在哭泣

2012年03月29日
作者:楊曉紅(南方都市報記者)

總面積接近4000平方公里的鄱陽湖是全球重要濕地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在湖區,每年前來越冬的候鳥達到87種,其中11種屬於全球性珍稀鳥類。每年到達湖區的天鵝接近10萬隻(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料),全世界近一半的鴻雁、白頭鶴和白枕鶴,以及超過全世界95%的東方白鸛和98%的白鶴每年都會在此越冬。尤其對總量不過3000隻的白鶴而言,鄱陽湖已是全世界白鶴最後的遷徒家園。

據民間估測,號稱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的鄱陽湖,南遷而來的候鳥種群數量規模已經年年下降,目前其候鳥數量僅約相當於10年前的1/10,甚至有人將這裡視作中國南方的「可可西里」。關於候鳥盜獵與反盜獵的較量一直持續。

图片来源:湿地国际中国

「天網」迷魂陣

漁民老徐在湖區生活了大半輩子,對水裡的魚、水上的鳥非常熟悉。他講,每年9月底10月初,鄱陽湖的候鳥便漸漸多起來,它們從與長江相接處的湖口進入大湖區,然後一路在湖內輾轉南下,2月中旬,先頭遷徒候鳥已經到達新建(縣)一帶湖區,直到2月底陸續回遷。「4月穀雨前後,鄱陽湖裡的鳥就差不多飛光了。」

豐水期的鄱陽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但一旦進入次年冬春枯水期,便水落灘出枯水一線。來自全國各地的愛鳥志工們穿著長筒雨靴就能穿越鄱陽湖中心地帶,清淺的湖水僅僅高出腳踝20公分左右。

「今年冬春一直乾旱,加上三峽截流後上游來水減少,今年枯水水位明顯比往年還低了近半公尺」,來自南昌市的一志工表示。這種氣候狀況也給候鳥帶來了致命危險:不僅食物減少,而且盜獵者可以更輕鬆進入它們的棲息地或覓食地了,每年春節前後的盜獵高峰時期情況尤甚。

當湖底稀軟泥巴上出現越來越多三叉形水鳥腳趾印時,湖區人人都熟悉的捕鳥天網也出現了,並且愈往湖中心去,天網下得愈密。

天網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捕鳥工具,製作成本相當低廉,只需每隔30公尺—50公尺往湖底插一根竹竿,竿上再綁上有拳頭大網眼的細線黏網。網子不高,3公尺左右,但很長,大多一眼望不到頭。通常兩三公里一張網,也有的長達5公里,從湖區一直延伸至了湖中三山、泗山跟前的大片灘塗。

但就是這種簡單粗陋的黏網,卻成了眾多候鳥的葬身之所,幾乎每一張天網上都有候鳥的屍體。在不足兩公尺範圍內,一連三隻鴻雁觸網身亡:它們無疑都曾掙扎多時,脖子上的絲線反覆繞纏了幾十道。10多名志工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努力,才清除了不到兩張天網,總長度接近7公里,而撐網的竹竿仍延綿不絕。「遍地都是,彷彿走進了一個迷宮或者迷魂陣」,當地一熟悉情況的志工介紹。層層天網架在數千隻越冬候鳥覓食或歸巢的途中,令它們的回家之路變得兇險無比。正是這重重機關,讓不少候鳥在夜晚急於返巢時或霧氣濃重時意外喪生。

當地志工推測,今年候鳥季節又有上千隻候鳥被天網獵殺。而通過其他方式被盜獵的候鳥,則由於盜獵方式隱蔽而無從統計。按護鳥人黃先銀估計,其中小天鵝占七成以上。

瘋狂的盜獵者

「你完全想像不到盜獵有多麼倡狂。」由於家住湖堤邊上,2005年前後,老黃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二三十輛摩托車進入枯水期湖區,馱著紮得嚴嚴實實的一個個蛇皮袋往外拉。「一袋裝20隻左右,一天就是1000—2000隻候鳥被偷獵,絕大部分是天鵝,整個候鳥季節天天如此」,老黃覺得很難受。最瘋狂時,盜獵者乾脆將拖拉機也開到了湖區,用拖拉機整車往外拖運候鳥。老黃決定舉報盜獵。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鄱陽湖周邊12個湖區縣市的老百姓眼裡,不少人將獵取過冬候鳥視作一種祖傳的手藝,而且獵捕手段也越來越具殺傷力。除了插天網、下滾鉤、用排銃打鳥,還用上毒藥、強光燈等。後兩種方式,往往能成片殺死候鳥。

「用強光燈捕鳥,需要有技藝。懂技術的人知道候鳥晚上在哪睡覺,摸準了位置乘船進去,猛地用強光照射,那些鳥便動也不動,叫也不叫,捉得手軟」,新建縣昌邑鄉一漁民描繪。至於投毒,則是將一種農藥呋喃丹注射進小魚小蝦,或者拌入淺灘沙子,讓候鳥覓食時大片死亡。

由於經常舉報村民盜獵候鳥,老黃在當地成為一個徹底的孤立者,家裡常被報復的陰影籠罩。不僅門窗鍋碗被砸爛,2005年秋天,老黃自家屋後邊的十多畝稻子,被人打了一遍農藥除草靈,結果當年顆粒無收。兩年後,他家養的三頭牛,也陸續被偷光。

2011年,老黃被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屬的新建縣候鳥保護站聘為護鳥人,每月固定收入1100元。

近幾年,當地政府對盜獵候鳥的打擊力度也日漸增大。2009年12月,江西省政府批准,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有大湖池、大汊湖、沙湖、吳城四個保護站基礎上,再新建鄱陽、餘幹、進賢、湖口、都昌、星子和九江等7個保護監測站,加大候鳥保護力度。「包括野保、工商、森林公安等,目前全省直接保護鄱陽湖候鳥的反盜獵人員,在1200人左右」,江西省政府相關人員透露。

暴利下的鋌而走險

但在暴利驅動下,湖區候鳥盜獵事件仍屢有發生,而且盜獵者行為也漸趨隱蔽和殘忍。

「前些年,湖區農民有人捕捉候鳥是為了自己吃,改善生活。但近十年主要是為了賣錢,供應外地市場,而且越打擊,候鳥交易的黑市市場價格越高,因為有如同賣白粉的經濟效益」,江西省一位分管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官員形容。

事實上,野生候鳥黑市價格上漲驚人。新建縣朱港漁民老徐證實,盜獵者目前最愛獵捕的幾種候鳥,主要是小天鵝、各種大雁、野鴨等,過年前的小天鵝肉沒有草腥味,以往幾十元就可以買一隻,現在當地黑市漲到2000元;過年後,說是天鵝肉有了草腥味,黑市價跌至每隻300元—500元。如果外銷到廣東的廣州、深圳、湛江或浙江杭州等地,則每隻價格可高達12000元。

「偷獵一隻天鵝,差不多可抵上大半年的捕魚收入了,總有人會願意鋌而走險。」漁民老徐說。

然而,在一份政府宣傳資料上,對湖區各種非法獵捕、殺害、運輸、攜帶、收購、出售野生動物的行政處罰標準,也都有明確規定。比如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秋沙鴨、白鶴、白鸛、金雕、白肩雕等近10種野生動物,盜獵一隻處罰價格最低12.5萬元,最高可達125萬元。此外,天鵝、白額雁、黃嘴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省級重點和非重點野生動物,都有不等處罰標準。

在一些已經偵破的盜獵案件中,涉案人最高判刑可達10年以上。但重罰和重刑顯然也沒能杜絕至今層出不絕的候鳥盜獵案。「跟住在湖區邊上的老百姓比,上千管理人員也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江西省一野保人員表示。

相關文章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3月16日,原文刊於2012年2月15日《南方都市報》。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