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場變公園 不是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把垃圾場變公園 不是夢

1997年06月15日
摘錄自1997年6月15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從中壢垃圾大戰開始,一直到嘉義、屏東、高雄美濃、六龜、大樹、台中新社及南投水里,反對垃圾場在自家後院的浪潮如瘟疫般傳播開來。。

在一片反對聲浪中,國內26個曾經是惡臭不堪的垃圾場,正展開一場化腐朽為傳奇的「革命」,希望有朝一日麻雀變鳳凰,洗刷污名。

沿著大甲溪進入台中縣后里鄉與豐原市交界,堤防內一片翠綠的草地。台中縣環保局局長劉邦裕指著腳下說:「就是昔日掩埋台中縣潭子、豐原以及后里 垃圾的地方。」一面解說,一面拿出84年7月24日的照片,印証他的話。垃圾場封閉後,將有10公頃開闢為原生植物區,2公頃闢建為花卉區,1公頃做為沙雕區,1公頃做槌球場,整個計劃預計民國87年完成。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陳永仁強調,台中縣后里、豐原、潭子三鄉鎮聯合 垃圾場正在進行復育造林,目前已經是綠草如茵,未來將由當地居民決定是做休閒公園或高爾夫球場。

從高速公路內湖交流道而下,轉進台北市安康路,來到內湖焚化爐所在地, 宛如置身公園,溜滑梯、健康步道、溜冰場、溫水游泳池樣樣俱全,青翠的山丘更讓人心曠神怡。誰能想像這裡曾經是台北市最大的污染源-內湖垃圾山?

在台灣省境內,也有7處已經完成垃圾場復育的垃圾場。分別是:麥寮鄉、 北斗鎮、鹿港鎮、大肚鄉、茄萣鄉、新營市、台東市、花蓮市、朴子市。台灣 省環保處長陳龍吉表示,這些垃圾場復育後都闢建為「健康公園」、「社區公園」、「環保公園」、「海濱公園」、「運動公園」、「遊憩公園」與「休憩公園」,成為當地重要休閒遊憩場所。

在先進國家,反對垃圾場的風潮曾經十分洶湧,然而幾經波折後,幾乎每個都市都能接受。台灣省環保處處長陳龍吉說,以德國為例,慕尼黑曾經舉辦奧運的大運動場,就是建在封閉的垃圾場上面。走在慕尼黑先進的體育設施中, 誰也想不到當初是一個大垃圾場。

在一波波垃圾抗爭事件中,國內環保單位從中得到教訓,決定對國內封閉垃圾場展開復育美化,爭取民眾的支持。

去年7月開始,環保署動用空氣污染防制費,進行垃圾場復育。台中縣后里 、豐原、潭子三鄉鎮垃圾場成為第一個實質受惠的對象。環保署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每年預計投入3億餘元,補助地方進行垃圾場復育。

陳永仁表示,為化解民眾反對設置垃圾場的阻力,未來將大幅提高垃圾場設置誘因,凡是垃圾場使用飽和封閉之後的土地,可以申請變更為高爾夫球場或 是公園用地。

環保署署長蔡勳雄也承諾,垃圾場使用飽和封閉後,環保署願意幫忙封閉垃圾場進行復育,甚至協助土地變更。

走在麻雀變鳳凰的垃圾場中,可以清楚感受這項蛻變,如何讓這些蛻變加速 ,成為宣導尖兵,將是國內化解垃圾抗爭的重要工作,也是環保單位首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