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06日
本報2012年4月6日台北訊,吳岱芝整理報導
為了降低漁船延繩釣作業下同時誤捕海龜情形,農委會漁業署於5月起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合作,選擇益富號漁船在大西洋海域進行延繩釣圓形鉤實驗研究計畫。
漁業署表示,此計畫預定施行9個月,並進行200次海上投、揚繩作業,美方提供8000個圓形魚鉤做為實驗組,對照組則使用漁船現有J型釣鉤來進行實驗。美方表示,傳統J型鉤較狹長,而圓型鉤的底部則呈圓型,海龜誤食時,較不易勾住食道或更深的消化道,且鉤子較易脫落,因此多數僅傷及嘴部,受傷程度較輕微。
幾世紀前,圓型鉤由太平洋漁民發展而來,在法屬玻里尼西亞、夏威夷和加州外海的海峽群島考古遺址有圓形鈎出土,當時是用珍珠、鮑魚殼、骨頭或木材製成,有時圓型鈎亦稱為C形鈎或G形鈎。
NOAA已於3月19日至23派遣觀察員訓練師來台,針對我國觀察員進行物種辨識及圓型鉤使用訓練;我國未來亦會派遣一名觀察員跟隨益富號漁船作業及魚獲狀況的調查。此次台美合作進行圓型鉤實驗計畫結果,將發表在國際組織大西洋鮪魚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