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變態〉 | 環境資訊中心
楊家旺

讀〈過變態〉

2012年05月20日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兒子:

我們說,不經過蛹這一階段的昆蟲,從卵、若蟲,再到成蟲,稱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像蟬這種經歷卵、若蟲,再到成蟲三階段的昆蟲,我們可以稱祂為漸進變態昆蟲,是不完全變態昆蟲的一類。蜻蜓也沒有經過蛹這一階段,所以也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但是由於祂的稚蟲期生活在水裏的緣故,有一說,稱祂為半行變態。至於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的,如蝴蝶,我們就說這一類昆蟲屬於完全變態昆蟲。但法伯在第二冊第17章,給予了芫菁一個特殊的名稱:「過變態」。這種變態形式比完全變態還複雜,另一本陳一青譯的《法布爾昆蟲記》,則給了另一稱呼:「多次變態」。

兒子,這是我和你聊法伯《昆蟲記》的最後一封信了,接下來,我將有一趟旅行,一趟到婆羅洲熱帶雨林的昆蟲觀察之旅,為期數星期。因此,我在心情上格外珍惜這最後一封寫給你的、關於法伯《昆蟲記》的信。同時,這一封信也將要結束掉極為精彩的芫菁之旅。法伯究竟發現了芫菁的什麼特異之處呢?真是令人期待啊!

藉由前三章,我們知道西塔利芫菁的生活史是先從卵,孵化後攀上雄蜂身上,當雄蜂和雌蜂交配時,再轉移到雌蜂身上。雌蜂在巢裏正要產卵的一刻,西塔利芫菁的一齡幼蟲藉機登上蜂卵。此時浮在蜜上的蜂卵是西塔利芫菁的船,讓祂不致於被蜜淹死。但緊接著,祂開始吸食卵汁,直到蜂卵只剩下外殼。浮在蜂蜜上卵殼,承載著西塔利芫菁的一齡幼蟲。一齡幼蟲在吸食完卵汁後,第一次變態,變成了一隻腹下肚圓、腹上背平的形態,這個形態讓祂可以浮在蜂蜜上而不致於淹死,法伯說:「幼蟲在液體的蜜中漂浮時,過分發胖的腹部埋在蜜中,好像把幼蟲壓沉了似的,這樣就使得牠有可能取得平衡,而這對牠來說極為重要。

這種外觀的改變,讓祂遠遠不同於一齡幼蟲,而這種形態的改變是必要的,因為有助於祂吸食蜂蜜,法伯說,這個階段的祂,動也不動,就是一直吸蜜,約花五到六週的時間就把蜜吸食殆盡。法伯寫道:「如果說西塔利芫菁初齡幼蟲的結構是為了行動,為了佔有牠所覬覦的蜂房,那麼牠在第二種形態時的結構只是為了消化所得到的食物。

將蜂蜜吸食完畢後,一連幾天,西塔利芫菁只排糞便,不做任何移動。接著,祂又開始蛻皮,變成了第三種幼蟲形態。兒子,我看了法伯的文字敘述,實在不容易想像出法伯所形容的這種幼蟲形態是什麼樣子,但可以明瞭的是,這一種形態又和前一種形態極端不同。法伯這麼形容祂:「幼蟲由節段組成,沒有活力,周邊橢圓,角質,跟蝨子和蛾蛹完全一樣,深黃褐色,簡直就跟棗子的顏色一樣。」法伯說這種形態非常怪異:「從第一種形態過渡到第二種形態已經這麼奇怪了,現在牠還要變得更加異乎尋常哩。但我不知道用什麼名詞來稱呼這樣一個身體,因為這不僅在鞘翅目昆蟲,甚至在整個昆蟲界都沒有相似的。」法伯建議稱這個階段的形態為「擬蛹」。

多數「擬蛹」,將度過了冬天,直到隔年六、七月才又再一次變態。而且「在最奇怪的變態之後,這個昆蟲又倒回到第二種形態了。」法伯稱這個階段為三齡幼蟲(也就是和二齡幼蟲的外觀幾乎相似的形態)。三齡幼蟲在大約一個月後就會化蛹。蛹具有成蟲外觀,等顏色慢慢變黑,完成了整個結構的變化後,「接近八月中,牠撕開裹著牠的雙層套子,戳穿條蜂蜂房的塞子,走入通道,到外面去尋找異性伴侶了。

法伯說:「這種在昆蟲傳統的變態之前,幼蟲多次改變形狀的演變方式,必定值得有一個特殊的名稱,我建議稱之為『過變態』。」我們來回顧並簡化一下這類芫菁的生活史:卵、一齡幼蟲、二齡幼蟲(和一齡長得完全不一樣)、擬蛹、三齡幼蟲、蛹、成蟲。兒子,是不是比一般我們所知的完全變態昆蟲的變態過程更複雜呢?這就是芫菁生活史的特異與迷人之處。

一同走過《法布爾昆蟲記》第二冊的十七個篇章,我不確定身為一個父親真正要給你這個兒子的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昆蟲觀察的歷程對我來說是有趣的,閱讀《法布爾昆蟲記》的過程也是有趣的,能夠與你就《法布爾昆蟲記》通信討論的經驗也是有趣的。此刻,要結束與你的通信,關於《法布爾昆蟲記》第二冊的通信,實在說,我非常捨不得。但是,我也有一種放下的輕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一種放下的輕鬆。我時常想,這些通信過程雖然是在非常輕鬆的筆調下進行的,但,作為父子這樣的一種身份關係上,我們真的能夠很輕鬆嗎?

註:文中所引內容,摘錄自《法布爾昆蟲記》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