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20日
摘錄自2012年5月18日中央社金門 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思民追蹤調查金門縣緬甸蟒蛇2年,發現3條基因與大陸福建沿海的緬甸蟒蛇相同,20多條類似,研判是原生種。
林思民將金門緬甸蟒蛇基因與大陸福建博物館緬甸蟒蛇基因比對,其中3條相同,20多條類似,因此研判金門緬甸蟒蛇是從福建沿海過來,為原生種,不同於台灣從越南進口的寵物蛇緬甸蟒蛇。
縣府參議李增財擔心緬甸蟒蛇族群無限擴大,影響金門生態,甚至危害民眾。林思民指出,需進一步調查,但金門冬季的溫度是緬甸蟒蛇可忍受極限,自然界食物也會限制族群。
林思民在10多條緬甸蟒蛇身上放進無線電及溫度計後放回金門野地,追蹤活動範圍,目前還有5條被追蹤,實驗室收養5條,金門縣畜產所收容1條。
縣府原計畫在金門縣植物園廢棄砲堡闢建緬甸蟒蛇教學收容中心,詳細介紹蟒蛇生態,豐富教學與觀光資源。縣林務所有意見,李增財希望林思民繼續評估合適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