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淡水豚 存活率趨零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湄公河淡水豚 存活率趨零

2012年05月22日
本報2012年5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陳雅琦編譯,蔡麗伶審校

湄公河的伊河豚嚴重瀕臨絕種。(WWF湄公河流域分會提供)柬埔寨湄公河居住著85隻伊河豚(Irrawaddy dolphin),如今牠們卻面臨著極大的危機。刺網 、水力發電水壩興建案,以及毫無章法的開發,都威脅著這些淡水海豚的生命。

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科學家們來說,現今最大的挑戰是這些海豚的幼豚們正大量死亡。WWF與柬埔寨漁業署最新數量調查報告發現,其幼豚在成年之前的存活率幾乎是零。這意謂著,所有在湄公河出生的伊河豚事實上在一歲之前即面臨死亡。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伊河豚將在十年之內消失於有河川之母美稱的湄公河。」WWF柬埔寨分會海豚研究員傑瑞萊恩表示:「然而問題在於,我們仍不確定伊河豚正大量死亡的原因。」

2012年1月,WWF在柬埔寨桔井省召開了海豚對話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地的15位頂尖的鯨類科學家、許多當地及區域性專家一同出席。科學家們表示,刺網確實是導致成年鯨魚死亡的主要因素,但並不是幼鯨高死亡率的原因,而其真正原因仍未明。

WWF、漁業署及鯨魚委員會共同簽署了一份《桔井宣言》(Kratie Declaration)作為聯合聲明,表示同意合作以保育湄公河的海豚。這份宣言包括了一份建議清單,提出保育此生物族群的方法。

自2005年開始,WWF已經與柬埔寨的桔井省合作,以拯救湄公河的伊河豚。此團隊也與漁業署攜手合作,監測此海豚族群的數量,透過驗屍研究找出其死亡原因、進行水質測驗、於海豚主要棲息地改善保育地區,並且和當地機構合作,發展替代方案以供附近社區居民維持生計,同時減少人類對海豚生存環境所帶來的壓力。

「每年有一萬名觀光客來到這裡觀賞伊河豚, 」WWF柬埔寨分局專案經理戈登康登(Gordon Congdon)表示:「此生物族群的存活對湄公河沿岸社區的生計非常重要,同時海豚更象徵了柬埔寨豐富的自然遺產。」

WWF將繼續透過有科學基礎政策的發展方式、持續的研究不遺餘力地拯救湄公河的短吻海豚,同時也與當地社區合作進行草根工作以減少威脅─其不只影響海豚的安全,也影響河流的保育,甚至是人類的福祉。

※ 參考資料:WWF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