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食品吃多少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輻射食品吃多少

2012年09月03日
採訪、撰稿:胡慕情;攝影:葉鎮中、鄭嘉明、陳志昌;剪輯:陳忠峰

去年福島核災,導致日本的農產品受到輻射污染。4月份爆發的輻射牛事件,更讓高級和牛的價格嚴重下跌。災區食物沒人敢吃,台灣也對日本輻射食品嚴陣以待。衛生署不但禁止災區食物進口,也加強抽驗把關。但今年,衛生署打算放寬食品中的輻射污染容許量,標準比日本現行管制還寬鬆,讓環保團體不能接受。衛生署的修訂,到底合不合理?一旦修訂,台灣的進口食物,還安不安全?

671輻射食品吃多少

小宮由紀子,嫁到台灣已經十多年。她對食品安全相當關心,堅持購買台灣在地檢驗合格的農產品。福島核災後,她擔心日本輻射侵台,去年回娘家時,自費將白米、黑豆和香菇,帶回日本做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台灣的食品,相當乾淨。

不過,近來衛生署打算調整食品中輻射污染的管制標準,讓她提心吊膽。小宮由紀子說,台灣的糧食自給率才30%,其他70%都依賴進口,「所以我擔心,以後要給我的家人吃什麼。」

福島核災,輻射嚴重外洩。日本政府在災後,把食品中每公斤0.1貝克的輻射含量,大幅提高成每公斤500貝克。這些管制核種,包括半衰期長達30年、會致癌的銫134、銫137。福島市民單治一表示,「政府提高了很多輻射規定,把本來是0的東西變成20倍。這些東西都在外面流通,吃了真的沒有問題嗎?真的令人擔憂!」

擔憂輻射食品入侵,世界各國都嚴陣以待。當時台灣禁止災區五縣的食品進口,其他地區的食品,則進行逐批管制。

日本政府提高食品輻射污染容許量的政策,遭到民眾反彈,今年4月,終於下修標準,把銫134和137在乳品中的含量,變成每公升50貝克、嬰幼兒食品,也是每公斤50貝克以下。一般食品則必須少於每公斤100貝克。

今年,日本政府對台灣提出放寬災區食物進口的要求。衛生署雖然拒絕,卻在日前提出修正食物中輻射污染容許量的修訂草案。其中銫137、銫134的標準,從現行每公斤370貝克,調高成600貝克,讓環保團體質疑衛生署的動機。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日本每公斤500貝克的暫定標準,幾乎等於戰時原子彈轟炸後的標準,台灣竟然還要調高到一公斤600貝克,崔愫欣表示,環保團體合理懷疑,衛生署是不是屈服在日本政府的要求下,想讓日本已經受污染的食品,進口來台灣。

不過衛生署表示,目前的修正草案,新增鍶90、鍶89、釕106、釕103、鈽238、鈽239,以及鋂241等七種過去沒有管制的核種,是進一步保障民眾安全,而且標準和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一致。

針對銫134、銫137,衛生署將管制標準區分為兩種。嬰兒食品、乳品的標準下修成每公斤200貝克,其他食品才調高為600貝克。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強調,即便修訂了標準,災區食物依然不能進口、日本其他地區的食物,也必須符合日本每公斤100貝克的標準。這個標準遠比台灣嚴格,民眾可以放心。

目前日本進口食品,多半從基隆港、高雄港或桃園機場出入。衛生署在海關抽完樣品後,就會送到核能研究所確認輻射含量。輻射污染是指食品中有人工核種。為了保障生鮮食品的新鮮度,原能會把輻射檢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測試有沒有人工核種,如果有,才會進行輻射含量分析。

核研所副研究員武及蘭說明,一般來說,食品檢測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做定性分析,檢測時間為一千秒。如果在一千秒內有測到人工核種,才會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檢測時間是六千秒,會依照標準作業程序,把食品搗碎後才做檢測。

武及蘭表示,一般民眾,可能擔心食品的外包裝,會讓機器無法偵測到核種。但原能會以鐵罐、鉛皮,這些可以阻隔部分輻射的物品,來包覆送驗食品,依然可以測到,有沒有人工核種反應。武及蘭進一步說明,食品中的輻射含量,只要高於10貝克,都一定測得到。這個數字,遠低於日本的管制標準,民眾可以安心。

但立委林淑芬質疑,目前衛生署修訂的食品輻射污染容許量修訂基礎,是台灣萬一發生核子事故時的標準,民眾很可能因此吃下超量輻射。康照洲則說,這個標準經過專家評估後確實沒問題,衛生署才引用。

不過公衛學者吳焜裕質疑,台灣法規規定,每人每年只能接受一毫西弗的輻射暴露量。在這個前提下,才訂出食品輻射容許量是每公斤370貝克的標準。輻射暴露除了食物以外,也包含空氣、飲水等來源,新的修訂標準,提高了人民受輻射暴露的風險。

吳焜裕進一步指出,雖然嬰幼兒食品和奶粉的標準下修,但台灣的飲食習慣國外不同,針對敏感族群,應該愈嚴格愈好。

輻射食品的標準,究竟要多嚴格?消保團體認為,唯一的安全標準,是零。消基會衛生委員會委員蘇偉碩表示,台灣在制訂輻射標準的部分,一直沿襲舊概念。「也就是,過去政府告訴我們只要低到一個程度傷害就是零。但這是過去推廣核能的說法。但很多醫學報告說,並沒有安全低劑量存在,唯一安全就是零。」

蘇偉碩指出,衛生署放寬的銫137,半衰期是30年,但並非30年以後就沒有輻射。而是剩下一半的劑量,就算經過90年,輻射量也還有八分之一。公衛學者張武修強調,除非放寬輻射標準對人體有好處,否則應該加嚴管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福島核災的輻射影響調查,還不夠全面,張武修也認為,衛生署現在提出法律修訂,未來恐怕會窒礙難行。

這項草案在6月29日公佈,60天內如果沒有任何意見,就會公告實施。由於衛生署研擬草案時,沒有提供制訂資料給民眾參考,也沒有舉辦任何公聽會或聽證會,律師蔡雅瀅認為,這樣的修訂程序並不合理。

蔡雅瀅表示,這個修正對一般民眾來說很複雜、無法理解,可能需要行政機關澄清,所以絕對不能透過書面公告就草草修訂。必須通過公聽會、研討會,找專家跟民眾一起對話,並按照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會,才能把法修好。

「無可取代、拒絕輻射食品。」高喊口號,環保團體在衛生署公告周知期限前一天,在總統府前擺設祭品,再度表達反對意見。她們希望政府好好為民眾把關,不要放寬銫137和銫134的污染容許量標準。

福島災後,東京大學研究小組根據厚生勞動省提供的數據,進行食物輻射導致癌症的研究。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日本每10萬人中,有兩到三人會因為銫134和銫137罹患甲狀腺癌。台灣的食品輻射安全劑量,該如何修訂?日本的核災悲劇,應該成為借鏡。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 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