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電價」起步 中國能源價改時機?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階梯電價」起步 中國能源價改時機?

2012年09月13日
作者:崔濱(《齊魯晚報》記者)

7月開始,「多用電多交錢」的階梯電價,在除新疆、西藏外的29個省市區全面鋪開;在此之前,長沙、武漢、廣州、海口等地的水價調整和階梯水價,早已緊鑼密鼓推進。

這個夏天,山東居民在家中開空調時都要考慮一下,享受清涼的同時會不會超量用電。

富蘭克林風箏實驗的畫像 A drawing of Franklin's kite experiment  出處: Currier & Ives. "Franklin's experiment, June 1752: Demonstrating the identity of lightning and electricty, from which he invented the lightning rod." Prints and Photographs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如果一戶家庭每月用電500度的話,相比階梯電價實施前,每戶每月的電費要多支出39.5元,一年下來就是474元。這就是實行居民階梯電價的初衷——「劫富濟貧」。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調研測算,5%的高收入家庭的用電量占到居民用電量的24%,10%的高用電量家庭消費了33%的居民用電。通過實行居民生活用電,可以根據不同居民的承受能力實現用電成本的公平負擔。

按照這一原則,居民階梯水價調整今年已先行一步。2月1日,長沙率先實行居民用水階梯價格方案,並將水費由每噸1.88元上調至每噸2.58元;隨後,廣州、海南、重慶、武漢、桂林等20多個城市紛紛跟進醞釀階梯水價聽證方案。目前在中國36個大中城市,已有17個城市實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

和水電價格改革的雷厲風行相比,多年來久拖未決的油氣定價體系改革,也在今年有了「破冰闖關」的跡象:自2009年國家發改委確定成品油價格「22+4」的定價體系以來,這一定價機制調價週期過長、透明度不夠等弊端逐漸顯露。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曾表示,今年要擇機推出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而且將在國際原油價格穩定回落的情況下推出。隨著近期國際油價一路走低,且短期內仍將處於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認為,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有望在3季度出臺。

7月3日,天然氣現貨在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上市。這是中國首次採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天然氣動態調峰需求,也被市場人士認為是對中國天然氣市場化價格改革的積極探索。國家能源局局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表示:今年以水、電階梯價格改革先行先試,為煤炭、石油等能源「大改革」探路的資源類商品價格全面改革又向前了一步。

資源商品價改箭在弦上

由於水電油氣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對其價格進行調整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擾動物價總水準進而影響百姓衣食住行。

今年,國際原油價格受世界經濟低迷影響一路走低,國內成品油價格有望在「三連跌」後回到「6元」時代;同樣,煤炭價格也在「黃金十年」後完成輪回,開始暴跌;再加上肉菜價格回落,月度CPI同比增幅有望回落至3%以下,這一系列的價格下行,都為中國以較小代價推動資源商品價改,提供了絕佳機會。

除了今年推動資源商品價改的「時間視窗」打開,節能減排的壓力以及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發展戰略,都將資源商品價改推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關鍵時刻。

雖然中國已走過近30年的漸進市場化歷程,但水電油氣等重要資源類商品價格,依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廉價水」、「計畫電」狀態。市場化生產與計畫時代價格之間的嚴重背離,使得頻頻發生的「電荒「、「氣荒」和「油荒」,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始終揮之不去的陰影。

以「電荒」為例,2010年元旦,多年不遇的極端嚴寒天氣,使山東省的用電負荷顯著增大,但電煤庫存量僅能艱難維持9天的水準,無煤可燒,不得不斷電的尷尬如影隨形。「這就是『市場煤』與『計畫電』之間的矛盾。」山東省電力集團人士介紹,由於煤炭價格早已隨市場行情自由浮動,發電價格卻因為國家控制而無法調整,每當煤價過快上漲,發電企業只有虧損的份兒。為了止損,發電企業不得不減少發電量,從而在用電高峰時造成「電荒」窘境。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定價體系滯後引發的「能源荒」,自2009年開始,中國原油消耗總量的50%以上都要依賴進口;天然氣與煤炭進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再加上中國本就短缺的人均水資源;資源的日益稀缺匱乏與能源消耗中的廉價、粗放,使得資源價格成為日漸勒緊中國經濟改革脖頸的一根繩索。

是「改價」還是「漲價」?

雖然此前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人曾明確指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重點是理順價格關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漲價」,可事實上,密集的水價、電價聽證會已經確立了一個基本事實——價格「逢聽必漲」。

在階梯電價設計中,雖然眾多省市大幅提高了首檔不加價的基本用電量,但最終結果還是「多用多花錢,少用並不少花錢」;同樣,今年以來中國20多個城市在實行階梯水價方案之外,還迎來了平均幅度超過30%的價格上漲;而油氣價格的新定價機制,也難避漲價。

「以往我國資源類公共產品價格比較低,為理順價格關係,改革的方向可能表現為『加法』多一些,『減法』少一些。」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但在做加法時,如何實現公平合理的定價,則是價格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按照中國國家發改委對資源類商品價格改革的整體設計,水油氣的價格最終將走向市場定價,這一過程將通過穩步提高價格來實現資源價值,輔以資源稅改革和資源補償費改革同步實現。

全程參與山東省居民階梯電價聽證的山東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教授表示,「水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既是市場商品,同時也是公共產品,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所以調整價格時首先應確保中低收入群體不能受到太大影響,在設計改革方案時必須細化,考慮到特殊群體的民生保障,不能挑戰老百姓剛性需求的極限。」

這必然是個兩難,需要高超的政策權衡。

陳華認為,「密集調價不利於經濟穩定,一步到位也不現實。但無論如何調價,都應該秉承公開透明的態度,在導致資源價格成本上漲的因素裏,哪些該由市民分擔,哪些不是,上漲多少才合理?只有清楚明白,價改才能被公眾接受和認同。

相關文章

中國「頁岩氣革命」的喜與憂 2012年7月26日

中國又一城市醞釀天然氣價格改革 2012年8月10日

「煤電一體化」能否成為一劑靈藥? 2012年8月23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9月6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