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我在苗栗獅潭,拍到一隻像被數十支箭射中身體,因而身體拱起來的毛毛蟲。這種像被箭插著的突出物,讓這隻毛毛蟲的外觀顯得很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有關祂的任何身世。2011年07月06日,在婆羅洲(Borneo),馬來西亞境內的熱帶雨林,我拍到了另一隻類似的毛毛蟲,同樣身中數十箭的毛毛蟲。
終於,有一天,當我因為「取食共生」這一主題而重新翻閱Bert Hölldobler和E.O. Wilson合寫的《螞蟻.螞蟻》第十一章〈取食共生物種〉時,有了意外的收穫。書本第146頁到147頁間,夾了八頁彩圖,其中一幅彩圖,便是一隻身中數箭的毛毛蟲。圖片裏毛毛蟲的左側有一隻螞蟻。附圖說明提到這是哈夜蛾屬(Homodes)的幼蟲,「這類毛蟲通常不會被螞蟻攻擊,不過如果螞蟻太過於接近,毛蟲會展現一種讓人印象深刻的防衛姿態。」我上網搜尋這一屬照片,確實得到數張身中數箭的毛毛蟲照片,略比對,覺得沒錯,我拍的這兩張照片應該都是哈夜蛾屬(Homodes)的成員。《螞蟻.螞蟻》關於這種毛毛蟲的附圖說明,最後一句是:「我們目前還不知道這類毛蟲與螞蟻之間究竟有何種關係。」
取食共生現象(trophobiosis)是非常有趣的主題。一般來說,與螞蟻產生取食共生的物種,多數情形是,祂們提供螞蟻蜜露,換取螞蟻對祂們的保護,兩者互利。哪些生物會提供螞蟻蜜露呢?書中這麼寫道:「蚜蟲、介殼蟲、粉蚧、角蟬、以及小灰蝶與小灰蛺蝶的幼蟲會分泌蜜露供螞蟻食用。螞蟻則保護牠們免受敵害。」
在野外,我見過多次螞蟻取食蚜蟲、介殼蟲蜜露的情形(參見下圖1)。偶爾,也見到螞蟻取食角蟬蜜露的畫面(參見下圖2)。通常,螞蟻會以觸角或前腳觸碰蚜蟲,蚜蟲便從肛門排出蜜露供螞蟻取食。蚜蟲的食物來自刺吸植物的韌皮部,吸取汁液,但並非所有的養份都會被蚜蟲吸收,一大部份經由腸道分解並轉化,而後排出,成為螞蟻的蜜露。有一回,E.O. Wilson「拔下頭髮,模仿螞蟻以觸角輕觸索食的動作,以他的頭髮輕觸這些介殼蟲,結果『擠奶』成功。他發現擠出的液體具有甜味(自然學家從事田野工作時,閒暇之時便可以享受到這種學術樂趣)。」換言之,我們也可以在野外以髮絲向蚜蟲或介殼蟲索食,並品嚐蜜露的甜味。
事實上,古往的人類,可能已有取食蚜蟲或介殼蟲之類的蜜露經驗,比如書上提到的「舊約聖經裡所記載的上帝恩賜給猶太人的『嗎哪』甘露,幾乎可以確定是以檉柳為食的一種介殼蟲,檉柳蜜露絨蚧(Trabutina mannipara)的排泄物。阿拉伯人至今還採集這類物質,他們稱之為『曼』(man)。澳洲的原住民也採集木蝨的蜜露作為糧食。」
有一些螞蟻和粉蚧之間的關係極為緊密,比如馬來西亞的疣節琉璃蟻(Dolichoderus tuberifer),祂們是一支游牧民族,豢養一種Malaicoccus khooi的粉蚧以提供蜜露。事實上,這種蜜露是這支螞蟻族群的唯一食物。因此,螞蟻必須帶著粉蚧到祂們的牧場去取食植物汁液,以轉換成蜜露供螞蟻食用。一支成熟的琉璃蟻族群,包含一隻蟻后、一萬隻工蟻、四千隻幼蟲與蛹,還有五千隻粉蚧。因為這群螞蟻必須時時「逐水草」而居,所以祂們放棄了建造固定的巢穴,每到一處駐紮地,工蟻們便以自己的身體當作巢穴的外牆,將蟻后、卵、幼蟲、蛹、粉蚧,團團包圍住,以作為臨時居所。如果碰上外敵襲擊的事件,粉蚧會爬到工蟻身上,工蟻也會以抱起小粉蚧一起逃竄。總之,兩者之間的關係已密切到彼此不能互缺的絕對共生型地步了。「馬舒維茲與漢納認為,營放牧生活的琉璃蟻永遠不會殺害食用粉蚧。他們也沒有發現工蟻會出巢搜尋昆蟲獵物的任何證據。顯然,這類螞蟻完全依賴牠們的取食共生夥伴所提供的蜜露。」
在《螞蟻.螞蟻》的〈取食共生物種〉這一章的彩圖裏,我還看到了一隻眼熟的小灰蝶,學名Hypolycaena erylus。2012年07月07日,我在婆羅洲的一條公路旁,大夥正在拍攝蘭花,這隻小灰蝶飛到一位伙伴的衣服上,吸汗。祂是一隻美麗的小灰蝶,擁有兩對絲狀尾突,顯得輕巧可愛。台灣也有這一屬的小灰蝶,中文取名「蘭灰蝶屬」,記錄上有三種。一種是蘭灰蝶,或稱雙尾琉璃小灰蝶(Hypolycaena kina),另一種是小蘭灰蝶(Hypolycaena vanavasa),還有一種是熱帶蘭灰蝶(Hypolycaena othona)。蘭灰蝶,偶有一些蝶友拍到。小蘭灰蝶是一疑問種。熱帶蘭灰蝶則有一段時間未曾有人拍到了。
婆羅洲Hypolycaena erylus(參見上圖3)這一種蘭灰蝶的幼蟲,會分泌蜜露供螞蟻取食,螞蟻則保護毛蟲免受敵害。一般來說,這類小灰蝶的媽媽在產卵時,會特別選擇有螞蟻出沒的植物產卵。據研究,沒有螞蟻保護的小灰蝶幼蟲,能夠存活的機率,遠遠不及有螞蟻保護的小灰蝶幼蟲。而擁有螞蟻保護的小灰蝶幼蟲,通常會縮短成長的時間,這可減少天敵為害的機會。「不過,這種結盟也必須付出代價。毛蟲必須消耗大量能源來製造與分泌含糖物質,因此牠們在羽化成蟲之後體型會縮小。」
當我在這一章的最後一段,意外發現作者提到的Allotinus屬小灰蝶,我於2012年07月06日的婆羅洲熱帶雨林也有拍到時,心中倍感莫名的興奮。作者形容這一屬(中文俗稱「銼灰蝶屬」)的小灰蝶為「貪心的小灰蝶」,祂的成蝶「會降落在同翅目昆蟲身上取食蜜露」,並在附近產卵。除外,「毛蟲在孵化時,捕食同翅目昆蟲並吸食牠們所分泌的蜜露。」換言之,銼灰蝶對螞蟻並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可是,祂們卻能像我拍到的這一隻銼灰蝶(參見上圖4)一樣,與螞蟻共吸蜜液卻不會遭到螞蟻驅離。這一章的最後,作者說:「這類毛蟲顯然並沒有提供螞蟻任何好處,來取得這種特權,然而,或許牠們會運用撫慰手段,或是能夠由腺體分泌偽造的身分辨識物質,以避免受到螞蟻的攻擊。」
《螞蟻.螞蟻》是我個人非常偏愛的一本書,過去,已完整閱讀過兩次,並多次因參考需要而短閱過其中幾個章節或段落。但是這本書對我仍像是無盡寶藏似的,永遠帶給我閱讀上的新發現與新收穫。像這一回的閱讀,竟然因為書裏的一張哈夜蛾屬(Homodes)照片,牽引出我在婆羅洲拍到的另三張照片,並意外解密了我對這三張照片的無知,更賦予這三張照片有意義、有價值的靈魂。讓這三張照片不再只是隱藏於電腦資料夾的無名照片,而是帶給我婆羅洲之行更加深刻,且更加豐富的回憶,實在是一種幸福的滋味啊。
文中所引內容,摘自Bert Hölldobler和E.O. Wilson合著的《螞蟻.螞蟻》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