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減法過生活!」參與太魯閣保育假期的志工陳惠梅,一開始震懾於眼前的美景,卻在淨山時卻清出許多瓶瓶罐罐,經過專業生態體驗、環境教育課程後,她決定從生活做起,「如果生活什麼都可以少一點時,那我們所消耗和浪費的東西也就會少一點,環境的負擔也就自然而然少一點。」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5~7日辦理太魯閣保育假期,吸引12位志工參與,包含退休公務員、民宿老闆、農夫、科技業工程師等,在太魯閣綠水地區,和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只協助恢復環境原本面貌,也讓自己有了一番「心」體驗。
清出182公斤「古董垃圾」
透過淨山,志工一同在綠水地區清出了20大袋共182公斤埋在土堆裡的「古董垃圾」,垃圾種類主要以玻璃瓶、廢棄鐵製品以及塑膠類。志工黃毓梅說,「我們是如何糟蹋這個地球的?一個小區塊竟然可以撿出這麼多的垃圾,邊撿垃圾時真的邊難過」。
活動總召邢聖得表示,保育假期的主要意涵就是在旅遊的過程中,讓民眾身體力行,實際的付出行為,體驗與自然、土地互動的感動。進而影響到生活習慣,從日常生活中改變。在旅行社服務十多年的志工劉美君說,「我們無法改變大自然的惡劣現況,但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做起。在國外奔波了十多年,我還是第一次這樣接近台灣,喜歡這片土地」。
在旅遊中重新與土地連結
「大自然生態物種有千萬種,當然你不可能完全知道他的名字,但你可以在接觸的過程中去思考,他為何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活了下來?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這片大自然,你會發現其實是很有趣的。」生態講師王武郎引領志工以上述的角度領略自然之美,參觀地質教室、綠水步道和布洛灣,志工陳俊義很興奮,「來太魯閣好多次,第一次發現原來這麼有趣」。
保育假期不是純然享受的旅遊,還需要拉起衣袖在太陽下流汗工作。但保護生態、親近大自然、認識各行業的朋友,用心感受其他生物的美好存在所獲得的滿足與快樂,是志工在這趟旅程中最棒也最難以言喻的獨特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