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3D技術助規劃 森林保護計畫更聰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阿凡達」3D技術助規劃 森林保護計畫更聰明

2012年10月29日
本報2012年10月29日台北訊,賴品瑀整理報導

電影「阿凡達」讓觀眾有如身處在潘朵拉星球,靠得是透過高科技電腦處理技術將景觀視覺化。如今,這套技術也將協助保育台灣的森林。

在Unity 平台上模擬未來設計方案即時漫步之影像。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的研究團隊,將3D虛擬影像的技術應用在台灣森林景觀上。利用這項技術,可以將森林環境,透過影像將實物或虛擬物體的形體,利用電腦繪圖技術表達出來。林試所森林經營組研究員汪大雄表示,利用這套技術,可以將森林保護計畫當中的各種行動方案,所可能產生的景觀改變,先模擬出來,讓專業人員和民眾可以具體而清晰的瞭解,再進行溝通與討論。

汪大雄團隊將3D的立體空間電腦繪圖技術,轉而應用於台灣森林景觀影像的研究。結合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核心地區之地型、建築物、植被空間位置和實物調查資料,將模擬和配置結果以3D動態影像方式,呈現出與實體有高度相似性的影像。

在Unity 平台上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電腦模擬之影像。汪大雄說,這套森林景觀視覺處理平台,可以進行不同情境設計的模擬和評估,未來可提供國內森林相關產業或遊樂區,用於改善現有的森林景觀。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也對此肯定,他認為,景觀視覺化3D模擬技術不但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環境景觀的現況,若配合一些預測模式,還可事先去模擬森林景觀未來可能的變化,使得森林景觀規劃者或經營者能具體評估各種方案對森林景觀的影響,有效降低錯誤方案對生態的傷害,也讓森林經營更有效。

除了有助於森林保護計畫的規劃,這個森林景觀視覺化處理技術平台(http://media.tfri.gov.tw:8080/),也可提供進行研究地區的導覽,甚至可體驗即時漫步,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關心屬於自己的潘朵拉星球。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