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起、蟹腳響 捕螃蟹的蔡平和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西風起、蟹腳響 捕螃蟹的蔡平和

2012年11月11日
作者:薛麗妮

台灣每個漁港都會因為附近漁區的主要漁產而成為當地特色產業,或者是某個漁港群聚很多相同魚種作業方式的漁船,自然也會形成該地區的特色產業。金山以烏喉聞名、淡水的魩仔魚、外木山的鯊魚、和平島的龍蝦、八斗子的鎖管、番仔澳的白帶魚、長潭漁村則是赤鯮。而隸屬於萬里漁會的野柳漁港,則是聚集了30來艘捕螃蟹的漁船,而讓螃蟹成為地方特色。新北市於去年開始辦螃蟹節,在熱鬧節慶的背後,最要感念的是像蔡平和這樣專業捕螃蟹的人。

野柳以女王頭風化石聞名而眾所皆知,在早期就有非常多來自國內外的遊客。但出生於附近小漁村37年次的平和,在童年生活中,特別是求學過程卻一點也沒沾上女王頭的光。野柳當地的小學只能讀到二年級,升上三年級平和就得走很遠的路到萬里上學。平和對求學這事也說不上喜不喜歡,但卻不喜歡要走那麼遠的路去讀書,就休學在家。每天在村裡頭爬上爬下當個自在、快樂的孩子王。

有10個兄弟姊妹,兄弟全部討海為生,平和14歲時也開始討海過日子。早期野柳漁村的捕魚方式跟東北角大部份漁村一樣,都是以焚寄網作業,特別是跟隔壁磺港漁村一樣是採用「磺火仔」捕撈鱙仔魚、丁香魚、青鱗仔。原是三兄弟合夥捕魚,但在平和退伍後不久,傳統的捕魚方法很難維持生活,於是三兄弟各自獨立。平和與朋友合資改建較大的船,到馬祖海域捕黃魚。

早期馬祖海域有非常多的黃魚,那時兩岸不能交流,馬祖人捕到的黃魚除了賣給島上的阿兵哥加菜,大部分都運到崁仔頂漁市販賣。出生地與平和家不到5百公尺的平和太太,當平和決定要去捕黃魚時,異常興奮。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黃魚是種非常名貴、傳說中很「補」的魚,馬祖人常以麻油黃魚做月子。當平和第一次帶回一尾大黃魚時,平和太太就呼朋引伴到家裡品嚐她自己做的麻油黃魚。也許是過度的期待,平和太太覺得以前常吃的很多種魚特別是烏喉,也不見得比黃魚差。四、五年後,平和跟野柳漁港很多漁船一樣興起到浙江外海「捕」白鯧。

位於核一、核二廠傍的野柳漁村,居民都可歸入「災民」一族,罹患癌症的人口數比率偏高。政府有意照顧當地居民,政策性的開放魚貨「海上貿易」。同樣產自浙江外海的白鯧,從野柳進港是合法的,從其他港口進來則是「走私貨」需充公。在灰色政策的保護下,平和「捕」了十多年的白鯧,直到無利可圖時,看到村裡的漁船捕蟹收獲好,於是在15年前開始加入捕蟹的行列。

捕螃蟹要用螃蟹籠子,以腥味較重的炸彈魚或秋刀魚為餌,平和船上一次吊1千多個螃蟹籠子出海。螃蟹的漁場在彭佳嶼西北西方的台灣北部海峽,開船需5、6個小時才到漁區,然後依經驗判斷開始一個定點放置3百多個籠子。一般一航次的作業時間3至6天,螃蟹多時3天就需回航。平和所捕的螃蟹以花蠘仔、三點仔、石蟳、肉蟹仔、金門蟹仔、饅頭蟹為大宗。當平和投入捕蟹時,野柳才十多艘專業捕蟹船,但現在已有30多艘。蟹少價高,現在捕100斤蟹抵得上過去捕1000斤。

剛開始雇用大陸漁工,大陸漁工在農曆年前需返鄉過年,平和乾脆工作半年休半年。現在則雇用6名印尼漁工,全年度出海作業。「西風起、蟹腳響」秋風一起正是吃螃蟹的季節,每年農曆9、10、11月是螃蟹的旺盛期,平和每次一回航、卸下魚貨馬上出海,一刻也不想浪費。「九月圓臍、十月尖」,吃螃蟹農曆9月要吃腹部圓圓的,10月要吃腹部尖尖的。腹部圓圓的是指雌蟹,而腹部尖尖的是指雄蟹。換句話說就是「9月要吃雌蟹,10月要吃雄蟹」。農曆九月是螃蟹繁殖季節,此時雌蟹腹部充滿了卵粒。一過9月,雌蟹孵卵後卵粒受精後,雌蟹為了孕育下一代,會竭盡所能的抱著卵,直到孵出下一代為止。體力透支過多,肌肉便變得不夠結實。因此,10月吃螃蟹,雄蟹是比較好的選擇。

「正蟳二蟹」農曆正月的紅蟳跟2月的螃蟹是最肥美最好吃的時節,有了不過農曆春節的印尼漁工,平和有時不到農曆初五就出海了。正月漁貨較少,好吃的螃蟹價格高,當然要把握時機。等到「6月蟹,瘦到豬母不吃」時,也到了颱風季節,就放慢腳步,隨興出海,也讓辛苦一整年的漁工鬆一口氣、休息夠了,等秋風起再一起打拚。平和與6個漁工各司其職,有的漁工負責將螃蟹籠拉上來,有的漁工就得負責將每隻螃蟹的兩隻大鉗子跟身體綁在一起,這個動作速度要快,否則同在一個籠子的螃蟹會互相殘殺。捕上來的螃蟹個性各不相同,三點蟹最兇、最麻煩,花蟹還好,石蟳較溫馴,饅頭蟹一動也不動,真的很像饅頭。

走過海海人生,平和與妻子對一生成長居住的社區,投入不少時間與心血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活動,並擔任要職。說起去年所舉辦的「萬里螃蟹節」,則完全沉溺在當時人山人海的畫面裡,非常的與有榮焉。所投入的工作能得到政府的肯定與大眾的喜愛,看來平和是真心喜歡與這些橫著走路的小東西為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