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阿塱壹古道 中國環團幫除銀合歡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走訪阿塱壹古道 中國環團幫除銀合歡

2012年11月12日
本報2012年11月12日屏東訊,鄭鈺琳報導

阿塱壹古道史上最強中國訪台生態工作假期團體誕生。中國訪台環保NGO昨(11日)在歷經8公里5小時阿塱壹古道的海岸健行後,繼續回到屏東旭海社區移除海岸強勢外來種銀合歡,輔導中國志工進行移除工作的「千里步道籌劃中心」陳朝政說,「這是第一組走完阿塱壹古道後,還那麼精力充沛繼續進行工作假期的團體。」

來太平洋左岸 聽海洋唱歌

由屏東旭海踏上阿塱壹古道的這天,剛好遇上東北季風風面,太平洋上浪濤洶湧。「這海浪的轟轟聲,很像北方吹大風的時候。」上海仁渡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的劉永龍說道。然而即便細雨中迎著東北季風逆風前行,大夥依然興致勃勃,尤其是幾位生活中難得親近海洋的中國伙伴,更顯興奮。從北京來的齊洋就說:「這種海讓人好想下去!」她表示,北京的渤海灣垃圾多的像個垃圾場一樣,汙染嚴重難以接近,在北京要到海邊玩水最近就是到大連,也要開上兩三個小時的車。

在蔚然大連從事河川、海洋水資源保育的張夢瑤則提到,大連的海其實很多地方汙染也嚴重,人為的工業區、漁港廢棄物和汙染物質,加上海流30年才更替一次,也有乾淨海岸難求的窘境。

重建阿塱壹古道 一條溫柔修繕的路

正逢星期假日,步道上的遊客絡繹不絕。這群來自中國各地的環保NGO伙伴,也是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重新開放後的其中一群訪問者。

經過三個月封山之後,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在今( 2012)年11月重新開放讓遊客進入。封山的原因,主要是進行阿塱壹古道上的兩條高繞沖蝕溝的步道修繕工作。近幾年炒得沸沸揚揚的台26線公路開發課題,雖然因為自然保留區的劃設讓環島公路的開發停滯下來,卻也讓古道名聲大噪,因為想要一探古道之美的眾多遊客大量踩踏,與強勁的季風吹拂下,形成超過成人身高的沖蝕溝,不僅造成步行安全問題,也對古道周邊的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傷害。

因此,屏東縣政府委託專業團隊,利用海岸現地的漂流木、簡單的金屬樁和繩索,重新在高繞路線搭建階梯,讓行走更為安全,也讓自然保留區中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對於完成後的阿塱壹古道,當天帶隊的解說員潘哲名認為走起來變得比較安全,但卻比較不好玩。

對於修繕後古道變得比較不驚險刺激,千里步道籌劃中心陳朝政則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先前因為土壤侵蝕使得走古道必須如攀岩一般,在過去是一種刺激挑戰,但卻對環境造成傷害,如今在自然保留區中思考步道修繕,著重的是劣化環境復育和使用者安全兩者得以兼顧。

他更指出,步道施工沒有留下永久性的材料,是這個工程最難得的部分。而在每個階梯回填夯實的泥沙中更混有如濱刀豆、馬安藤、肥豬豆等地方原生種植物種子,希望日後能夠幫助抓住土地,恢復原有的地景地貌。

來自南京「心守家園」蒙山組負責人曹學勤,一路上就特別留意到沿路崩壁真的有慢慢長出綠色花草,她認為:「台灣在步道的推動方方面面都考慮得很周到,比如步行的感受、就地取材的材料、階梯設計、志工招募等等,這是大陸還沒有想到、做到的。」

走過阿塱壹之後 垃圾請帶走

連續多天接觸海洋廢棄物問題,讓一行人對於古道上的垃圾感觸特別深刻。從事環保藝術的魔法貓ECO手工坊的盛江華,沿途就撿拾了不少海飄浮球等人造廢棄物,打算回去進行藝術創作。走過阿塱壹古道後,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組織者齊洋則建議,可以鼓勵進入保留區的遊客隨手撿垃圾,在出入口設置垃圾箱,對環境總歸是好的。

同心協力移除銀合歡

阿塱壹古道健行後,這群來自中國的熱血志工轉身成為銀合歡殺手,協助社區砍除這個強勢外來種。 

銀合歡最早因為造紙而引進台灣種植,但因具有含羞草素壓制了其他植物生長,幾乎蓋掉半個墾丁。加上銀合歡生長的土地,長期下來土地容易裂化難以恢復舊有景觀。而銀合歡在旭海,過去其嫩葉曾經是用來餵養豬的飼草,早期沒有造成太大的環境危害,但這幾年因養豬減少,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經過一上午的徒步,儘管每個人都略帶倦容,但仍奮力砍除銀合歡。鱷魚嶼林大聲以槓桿移除樹枝的巧思,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其餘成員也都賣力而為。清理過後的空地再覆以芒草、木板等覆蓋物使殘根不易生長,並種上大陸稱之為野菠蘿的林投果,以這種常見的海岸植物來修復海岸。

礙於時間,總計在鳳林橋頭移除約25平方公尺的銀合歡。雖然只有小小的一塊地,但卻是兩岸環境NGO交流在台灣旭海工作假期的第一步,這些NGO伙伴們紛紛表示,這樣的經驗值得帶回大陸去。而輔導志工工作的陳朝政則說,從來沒看過哪個團體在走完阿塱壹回來後還這麼有力氣的。該處空地後續則由社區居民接手持續監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