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都市自然地圖 〈阿公的菜園〉獲生態短片首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詮釋都市自然地圖 〈阿公的菜園〉獲生態短片首獎

2012年12月03日
本報2012年12月3日台北訊,古國廷報導

教室裡坐滿著大朋友、小朋友,目不轉睛地觀賞牆上播放的影片,翅膀絢麗的無尾鳳蝶在花叢穿梭、寶藍色翅膀的豆娘在水池歇息、螳螂在菜園中出沒,這在捷運出口轉角處、在公園水池裡、在阿公的菜園,這是我們的「城市自然地圖」。

菜園裡的螳螂。取自〈阿公的菜園,我的記憶〉,賴綺襄攝

由林務局指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第六屆自然生命印象短片徵選活動,以「城市自然地圖」為主題,從56件作品中選出14件入圍的生態短片。並在昨(2日)於中山公民會館舉行頒獎典禮,公佈佳作及前3名得獎者,其中以〈阿公的菜園‧我的記憶〉獲得大眾組首獎,親子團體組第1名則由〈山中生態藏寶圖〉獲得。

〈阿公的菜園,我的記憶〉作者賴綺襄(右),評審王力平(左)〈阿公的菜園‧我的記憶〉片頭以夢境呈現作者幼時阿公菜園裡觀察到的豆娘、蚱蜢等昆蟲與植物,夢醒發現已搬離家鄉,在所住的都市周遭綠地遇見久違重逢的小生物。

片中以黑白與彩色影像穿插,表現美好回憶對比現實環境的變遷,以強烈的故事性深獲評審青睞。本片作者賴綺襄分享,夢境與現實交錯是想表達,如果不再保護生活中僅存的綠地,到時只能在回憶與夢中追尋。

琉璃蛺蝶(左)、枯葉蝶(右),取自〈山中生態藏寶圖〉,馬韋傑、鍾卉芯、李雪妍聯合拍攝〈山中生態藏寶圖〉這部影片是由復興鄉光華國小六年級的馬韋傑、鍾卉芯及李雪妍共同拍攝,片中以韋傑找到一張昆蟲藏寶圖開始,邀約卉芯與雪妍一同按圖索「蟲」,以兒童獨特的觀察與旁白,介紹復興鄉的生態環境。

光華國小是一所30人左右的小學校,因位於山中生態豐富,於是學校以此作為發展特色,韋傑從一年級就隨著老師潘光道作自然觀察,這部片也是由他發想,除了老師負責提供攝影器材,其他腳本、拍攝與剪輯幾乎由韋傑一手包辦。

〈都市自然地圖日與夜〉記錄到都市綠地也可見到台北赤蛙。 〈都市自然地圖日與夜〉拍攝者潘光道

其他得獎作品,除了抒發對自然的感受,也表達對環境的關切。大眾組第2名〈城市自然地圖‧日與夜〉,除了記錄公園裡白天出現的螽斯與蜻蜓以外,也拍攝晚上福壽螺和美國螯蝦等外來種,對台北樹蛙等本土種的影響。第3名作品〈街角的燕尾蝶〉,呈現了即便在住宅區旁的步道、住家的陽台、安全島的行道樹,都能成為鳳蝶的棲所。親子團體組第2名〈高美溼地〉則記錄龐大遊客捕捉高美溼地生物的情形;第3名作品〈三峽藍鵲的美麗與哀愁〉則罕見地記錄到白色的台灣藍鵲,他們在默默記錄3年後,卻因大量人潮蜂擁而至,嚴重干擾,迫使這群藍鵲離巢。

街角的鳳蝶。李鍾旻攝影。這次短片徵選展現每位參賽者對自然的獨特詮釋與獨到看法,擔任評審之一的生態影片導演黃克倫表示,影片拍攝就是透過攝影機和剪接手法,吸引更多人接收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另一位評審導演王力平則認為,藉由這次比賽,可以讓參賽者觀察周遭的生態環境,關心這塊土地,進一步去保護它。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感謝每位參賽者留下影像,鼓勵更多人在生活周遭留下生態記錄與回憶,組成我們共有的城市地圖。

【延伸閱讀】親子組獲獎孩童:感謝爸媽沒讓我補習

※ 大眾組三獎:〈街角的燕尾蝶〉,李鍾旻作品

※ 大眾組二獎:〈城市自然地圖‧日與夜〉,潘光道作品

※ 大眾組首獎:〈阿公的菜園‧我的記憶〉,賴綺襄作品

※ 大眾組佳作:

作者

古國廷

願化作土,去成就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