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存恐不到千頭 長江江豚微笑不再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殘存恐不到千頭 長江江豚微笑不再

2012年12月27日
摘錄自2012年11月12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002年,全世界人工飼養最成功的白鰭豚「淇淇」病逝武漢,引發人們對長江生態的擔憂。10年後,隨著生存環境持續惡化,世界罕有的淡水鯨類長江江豚再度遭遇「功能性滅絕」的威脅。

種群規模日漸減小 江豚將步白鰭豚後塵?

被譽為「長江精靈」的水中國寶長江江豚,與白鰭豚同屬用肺呼吸的哺乳類動物,是世界罕有的淡水鯨類,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長江邊居民大多有這樣的記憶:頭部鈍圓、體形流暢,嘴部線條呈現一種憨態可掬「微笑」的江豬(百姓對江豚的俗稱)在江水中翻騰、跳躍。然而,近20年來,記憶逐漸模糊,人們越來越難看到牠的身影。

11月11日上午,由中國農業部、中科院水生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機構共同組成的「2012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隊」在武漢起航,開啟長達40天的江豚尋訪之旅。

此前,考察隊10月下旬對鄱陽湖、洞庭湖進行了全面調查,並對幹流部分區段進行了小型考察。初步統計顯示,鄱陽湖現有江豚約為450頭,而洞庭湖約為90頭。

考察隊副總指揮、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說,與6年前相比,洞庭湖江豚數量大幅下降,分布區域也縮小至東洞庭湖鯰魚口至岳陽市水域。宜昌至武漢段發現的江豚非常稀少,有些原棲地已找不到江豚了。

與江豚同時生活在長江水生哺乳物種白鰭豚,被譽為「長江女神」。6年前,來自中、美等7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聯合考察隊,經過39天的艱難搜尋,考察隊沒發現白鰭豚的影蹤,白鰭豚從此被認為已功能性滅絕。

當時的考察基本確定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800頭,只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2/3。

王丁說,近年陸續進行的小型考察表明,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銳減。根據2006年調查結果和下降速率推算,悲觀估計目前江豚可能已在1000頭以下。

悲哀的是,白鰭豚是在人們開始採取保護措施時悄然走向生態性滅絕的。專家預言,如不採取強而有力的保護措施,江豚很可能在2035年降至200頭,達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標準。

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長期以來,人類在「黃金水道」長江的活動日益擴大,長江從某種程度上逐步從自然河流變成人工渠道。酷捕濫撈、水上運輸、污染物排放、過度採砂等,使江豚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今年(2012)從3月3日到4月19日,洞庭湖和江西鄱陽湖發生多起江豚密集死亡事件,洞庭湖發現12頭長江江豚死亡,其中9頭集中在一周內被發現。專家現場調查後推測,電打魚、螺旋槳、藥劑中毒、食物短缺是造成江豚死亡的最可能原因。

考察隊技術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水生所副研究員王克雄說,這次考察除了幹流和鄱陽湖、洞庭湖區域之外,還將對主要支流、近年來有江豚出現並適合航行的水域進行考察。通過考察,全面評估江豚種群數量、分布特徵、受脅因素等,並對現有保護區範圍、功能劃分調整及可能新建保護區等提出建議。

我們不能再失去江豚

白鰭豚的命運令人扼腕,江豚的命運則讓人揪心。江豚數量已少於大熊貓,是真正的「水中大熊貓」。

長江豚類為長江生命系統的旗艦物種和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生存狀況是評價長江生物多樣性程度、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王丁說:「如果長江無法讓白鰭豚和江豚生存,恐怕在不遠的將來也很難支撐人類自身的生存。」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的政策,加強江豚保護。目前已建立6個國家級和省市級保護區,對江豚實行就地保護。肖放說,今後5年內,農業部將新建1至2個遷地保護區,有效緩解鄱陽湖和洞庭湖區江豚生存威脅。《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即將公布,成為全面拯救江豚的行動綱領。

但,長江豚類的生存環境仍不斷惡化,瀕危趨勢並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王丁說,江豚沒有天敵,人類活動是其生存最大威脅。水污染、航運這些威脅因素近年來不僅沒消除,有些還在不斷惡化。

「如果有一天,孩子們只能看到江豚枯黃的標本,我們會不會有負罪感?但願這一天不會到來。」王丁一臉凝重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