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在省級自然保護區天津北大港濕地,一些拍鳥、觀鳥的民間愛好者發現,有一大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集體中毒,至少有22隻被毒殺。另外,還有100多隻綠頭鴨、綠翅鴨、斑嘴鴨、蒼鷺等其他水鳥死亡。經調查,這些鳥類死于人為投毒。天津市公安部門為此懸賞5萬元,徵集毒殺鳥類的線索。
在民間紛紛展開「讓候鳥飛」的護鳥行動同時,人們不禁發出疑問,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鳥類遭受屠戮? 誰是兇手?
遷徙途中獵殺不斷
在全球將近一萬種鳥類中,有很大一部分每年春秋進行大遷徙。中國位於北半球,鳥類遷徙路線一般是春天向北飛,秋天向南飛。
「飛得過這個山頭,飛不過那個山頭。」這是湖南鳥類保護志願者李鋒對鳥類遷徙中遭受殺戮的形容。從2012年9月份起,他和另外兩名志願者一起到湖南杜東縣的「千年鳥道」,進行了持續暗訪。所謂的千年鳥道,就是鳥類遷徙過程中的一些必由之路,往往是兩三座山的埡口。暗訪發現,每年秋分之後,當地著名的鳥類遷徙要道上,每晚都有打鳥的人,打開強光,等候過路的鳥類落網中槍。
江西吉安遂川縣的營盤圩,與湖南杜東縣「共用」這條千年鳥道的關鍵山口。當地人以打鳥為榮,甚至當地嬰兒出生後,脫離母乳吃的第一口食物,也必須是「燉鳥湯」。打鳥殺鳥,成了這裏居民引為自豪的「傳統文化」,外出打工的人,甚至要專門在9月份請假,回鄉打鳥。
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千年鳥道」,也是如此。北京西南郊的十渡,連綿群山的埡口也是一些鳥類尤其是猛禽遷徙的必由之路,獵殺者在此地張網捕鳥。民間野生動物保護團體「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年年都要在猛禽遷徙的高峰時節,到關鍵節點巡護。
最近,河北唐山樂亭的一個鹽場,又傳出東方白鸛等水鳥被毒殺的消息,這個地方2004年就發生了一起14隻東方白鸛中毒的事件。而山東一名環保志願者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在經過山東與河南交界的一些地方時,也遭遇了被獵殺的命運。
江西的鄱陽湖濕地,是白鶴、小天鵝等重要鳥類的越冬地,當地的林業部門最為頭疼的是,湖區內幾乎處處都可見到豎立的「天網」,往往是查處一次,收斂一些,但短期內馬上又死灰復燃。
有買賣才有殺戮
「為什麼會有人捕鳥?因為有人吃鳥。」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說。
馬鳴算了一筆賬,一隻在烏魯木齊被殺的野鴨售價是30元左右,空運至長沙或廣州,價錢飆升到300元,而上了餐桌後,價格又會再翻幾番。在廣州市場,大雁和天鵝能賣到上千元。
馬鳴所領導的項目組研究了國內除西藏外所有省區的情況,認為偷獵最活躍的地區是遼寧、新疆、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和江西。北方的野鳥多被運到南方的廣州、深圳、寧波、長沙等地被各類飯店「消費」。野鳥通常被偽裝成家禽空運,一批數量為600—800隻。獵殺者還會「流竄作案」,候鳥飛到哪里,就追殺到哪里。
今年10月份破獲的湖南「千年鳥道」非法狩獵案中,查獲了野鳥8箱,共計618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說,亂捕濫獵候鳥等野生動物常與非法飲食經營活動有關。近期的幾起案件,野生動物幾乎都是流向飯店。在部分地區,亂捕濫獵、濫食野生動物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幾乎公開的群體性行為,且愈演愈烈。
保護鳥兒從保護棲息地開始
與毒殺候鳥的行為相比,候鳥棲息地的消失是鳥類面臨的更大威脅。
國家鶴類基金會專家蘇立英指出,按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今年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對東亞和東南亞潮間帶棲息地狀況作了分析。報告顯示,這條遷飛路線上水鳥物種總數是155種,至少33種是全球受威脅的或近危的物種。報告評估了路線上388塊有水鳥的海岸地塊。在這些地方觀察到的水鳥數量,每年下降5%—9%,是「地球上任何一個生態系統所罕見的」。下降最快的是目前已經極度瀕危的勺嘴鷸,以年均26%的速度消失。據預測,它將在10年內滅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為,整個遷飛路線的海灘及鄰近地區都存在撿蛋、毒殺等人類行為。過去50年,中國海岸濕地消失了51%,日本消失了40%,韓國消失了60%,新加坡消失了70%以上。
山東黃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兩年大力發展化工行業和「生態旅遊」,為此,對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多次調整。而溫州市正大力圍墾灘塗,填濕地造平地。鳥類保護志願者發現,過去可以見到黑嘴鷗、卷羽鵜鶘的地方,如今已經蕩然無存了。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解焱認為,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法規的滯後,是導致大量的野生動物得不到有效保護的重要原因。一些新的保護手段,比如建設保護社區、鼓勵建設民間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強與當地人協同保護等手法,都值得借鑒。
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認為,中國各地數量眾多的民間觀鳥團體,正在成為鳥類保護的重要力量,各地的林業部門、環保部門,應當加強與這些民間保護團體的合作。
而「讓候鳥飛」公益活動的主發起人之一鄧飛認為,強化執法,對捕鳥、殺鳥、賣鳥、吃鳥的人都予以嚴懲,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