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2003年09月28日
作者:北小安

是日溽暑,N和我坐著捷運到了龍山寺。繞過矗立百年的廟宇,我們走進了傳統市場的小巷。歌仔戲的悲調搭配著陣陣雞啼傳入耳際。我們是為了牛蛙來的。跨過充滿老人與游民的街道,總算找到一家販賣水產的店舖。店舖前飄著魚腥的味道。馬達打水的嗶啵聲亦不絕於耳。

「老闆娘,我要買一隻牛蛙。」N指著擠滿黑色牛蛙的淺綠色水盆,對著店內半昏睡的老闆娘說。

「要不要殺?」N搖了搖頭。「ㄏㄛ,不殺你要買回家用養的喔?」

「不是,學校上課要用的。」那日早晨,N打電話問我要不要陪他去龍山寺。因為他把實驗課要交的牛蛙骨骼標本的頭骨部分給弄壞了。那是他上大學後所殺的第一隻牛蛙。

「有沒有頭大一點的?」老闆娘隨即換了一隻體型較為碩大的牛娃。N仔細端詳著牛蛙的頭,仔細到好像是在和我接吻時看著我的眼睛似地,過了好久才點頭答應。

「可以幫我在塑膠袋裡灌點空氣嗎?」老闆娘把牛蛙放進塑膠袋的一剎那,N說。空氣灌入的瞬間,塑膠袋澎成一個漂亮的圓形。而關在透明汽球內的牛蛙,則努力地衝撞隔絕內外的塑膠薄膜,接著又無奈地滑了下來,掉回袋內的淺水池塘。牛蛙的下巴一鼓一鼓,調了個方向,又不甘心地「碰地」往上一跳。如此的奮命一搏,大概不是松尾芭蕉(1644-1694)那首俳句中的青蛙可以了解的吧。

「古老的池塘青蛙飛地跳進去撲通一聲響。」

那是一個佈滿青苔的古老池塘,陽光透過其上的葉隙,靜靜地篩了下來。時間好像不再前進,這一切宛如不屬於現在。然而,豈料一隻小青蛙突然跳入池塘,這撲通一聲與那水面上波動的漣漪把古老的過往和當下的瞬間連結在一起,再也無法分割。

而小林一茶(1763-1827)的那首俳句中,那隻悠哉悠哉的青蛙大概更無法體會現在這隻牛蛙的心情吧。

「悠然見山者,豈非蛙者乎?」

當小林一茶手上的毛筆落下的瞬間,青蛙和陶潛間的一切隔閡都被打破了。儘管他們相距萬里,相差千年,一個是吐舌吞蚊,另一位則是採菊東籬。然而,一隻青蛙和一個人在本質上究竟又有什麼不同?就算有名如中國文人陶潛,面對著眼前的大山,所能做的至善境界不也只是跟隻小青蛙一樣悠然見山而已嗎?

不過,這些對袋內只想生存的牛蛙來說都是空談。我們可以指責N說,如果當初小心點,就沒有必要再犧牲一隻牛蛙。然而,N可能也會理直氣壯地說,如果學校不用交什麼骨骼標本的作業,他才捨不得把青蛙殺死。而學校又可能會說,如果沒有實驗動物的課程,科學精神怎麼傳承?此時動物保護團體又會跳出來說,現在已有許多替代方案,沒有必要的動物實驗應該全面廢除。然後,又有人會說,人類對於科學的追求其實都只是奢望預測萬世萬物的一切規律,這一切都是虛空。

於是,各家各派的唇槍舌戰混淆了一切。最初的源頭,其實只不過是不忍看到牛蛙的生命即將終結。而這隻想要逃出袋外的牛蛙,也只不過是單純地想要存活下來。就如同400年前「砰地」跳下水的青蛙,只是單純地想要跳進池塘。那200年前悠然見山的青蛙,也只是單純地想要悠然望山。

是夜沁夏,N努力地把作業完成了。袋內的牛蛙只留下白色的頭骨和遺棄在垃圾桶中的屍骸。做好的成品即將擺進堆滿牛蛙骨骼標本的實驗室中,等著老師來打分數。那晚,窗外響起了一遍蛙鳴。如同中世紀的聖歌合聲,簡簡單單,此起彼落。

編按:

1.松尾芭蕉與小林一茶俱為日本重要的俳句大家。松尾芭蕉生於江戶時代,被尊為「俳聖」,是使俳句大放光采的詩人之一,其作品確立了俳句在藝術史上的地位,被近代日本文學家推崇為俳句的典範。同為俳句大師的小林一茶,則以語言平易的庶民風格見稱,作品有兩萬首以上。

2.「俳句」是日本傳統文學形式之一,以3句17音組成,首句5音,次句7音,末句5音,故又稱17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