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號召千餘名民眾,在寒風中抗議「中國因素」介入台灣媒體。到了清晨升旗時刻,總統宣示台灣經濟會更好,其實已經間接回答青年的提問,2013年將是中資大舉進入的一年。
對於人民信任度極低的國民黨政權,政權救亡圖存的一帖猛藥,就是大舉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衝高成長率來為下次大選準備。在台灣景氣惡劣時刻,在台灣以都市中產為主,一切向錢看的心態下,誰能帶動經濟提昇,成為下一場選舉的贏者,這不只是國民黨的盤算,更是民進當必須面對的課題。
在早期,從犧牲勞工權益,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到晚近以土地圈地,供養台灣財閥,但是扮演台灣經濟火車頭的財團,早已出軌,多數西進中國,少數財力不繼,整體企業處在一個熄火、觀望的局面,也就形成圈地處處,卻高度閒置的怪異場景。
台灣企業熄火,但是中國資金卻是相當熱絡,從經濟部投審會的統計資料,2008年開放中資投資後,幾乎是倍數成長,2009-2011年投資金額已達19億美元,中資成為台灣經濟的熱流。
陸資來臺投資方面,101年1-11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126件,較上年同期增加28.57%;投(增)資金額計1億7,527萬4千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09.61%。自98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330件,核准投(增)資金額計3億5,084萬1千美元。 (投審會資料)
中資投資台灣,當然有其政治上的盤算,「以商逼統」是公開的陽謀,對於中國投資財團也有搶地盤創勢力,向北京中央表態建功的意味。但是在政治之外,在商言商,要投資還是需要賺錢,於是形成另一個台灣大開發的問題。
在政府開放的投資項目中,以負面表列方式禁止,換句話說幾乎許多產業已無限止,另外在投資資金上限上,台灣企業提供一個合資的角色,成為中資入台的白手套,幫忙物色土地,進軍產業。
其中中資最感興趣的產業,就屬觀光、港阜與營建三種產業,三者都涉及土地控制,或是說間接買下台灣。
在觀光業上,日月潭向山BOT案已是案例,擁有龐大資金的中國企業,首選就是中國旅遊高人氣的日月潭,計劃建造全潭區最大的飯店。接續在阿里山、東部海岸都有買家開始探路,早期又台灣企業、個人購買的土地,也在此刻水漲船高,等待出售時機。
另一個港阜業,迎合台灣推出的自貿港經濟,台北、台中、高雄、甚至麥寮、彰濱的西岸港口,都將會結合中國沿海的產業區,投入二岸上下游產業鍊的經濟中。對於中資,他們不只是到自貿港區投資建廠,甚至規劃以公共建設投資方式,參與港區興建,取得一定比例的經營權。
另一項,就是門檻頗高的營建業,在台灣炒樓早就是中資覬覦的目標,不僅要提供台灣富豪,更要給中國富商,現今私人土地蒐購設限,轉化的方式,就是透過合資,取得土地使用權。這股熱錢的進入,未來將會加速國有地的處理,以及更多徵收區的出現,因應來自中國無窮的入台慾望。
從鄉村、海岸到城市,來自中國資金的進擊,一改以往的「島內圈地」,變成更巨大的「跨國賣地」,未來台灣國土多少被中資擁有、控制是一個問題?更嚴重的問題是多少國土將面臨破壞?
對於台灣任何土地開發,最後捍衛門檻就是都計審查與環評審查,但是所有嚴厲審查都有一個例外,就是「重大國家投資建設」,對於捧著「幾個億」的中國企業,不會來台開小店,要玩都是大的,那一件不會是「重大國家投資建設」。
更麻煩是都計審查與環評審查都是國內法,對於這些外資投資常常有漏洞,甚至開偏門,再加上,上至總統帶頭宣示公務員可以合法的「經濟圖利」,未來扮演振興台灣、維繫黨權的中資,將是如長江之水,浩蕩入台。
台灣是國際社會一員,無論處境如何,不該搞鎖國,搞自閉,但是面對經濟瓶頸,該是有產業提昇之計,發展出安於中國之旁的「小國策略」,而不該是全然寄望中資入台,再來重玩更劇烈的破壞國土、迫遷人民的財閥醜戲。這次不只幫財團欺壓人民土地,還幫中國欺壓台灣未來。
2013年開始,最麻煩的風暴逼近,台灣「香港化」的賣地經濟,將成為抗爭的核心,只不過悲情的是,天國躲藏其後,買辦麻木於前,到時要抗議都找不到一個對象。
從圈地到買地,人民環境的抗爭必須升級,因應這場最兇猛的跨海風暴。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