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極端氣候常態化 深耕計畫強化防災能力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面對極端氣候常態化 深耕計畫強化防災能力

2013年01月15日
摘錄自2013年1月15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去年8月2號,蘇拉颱風挾帶豪雨肆虐全台,新竹市華江街、竹香北路一帶淹水深度約一層樓高,市府和國軍緊急做預防性撤離,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收容?要在哪裡收容?工作人員根據淹水潛勢圖資,選定虎林國中作為開設地點,終於在災民撤離後即時完成安置。

而這套整備就是內政部「深耕計劃」的一環,有4個縣市政府6個鄉鎮市公所,因為執行成效良好,獲得特優表揚,親自出席受獎的新竹市長許明財認為,建構一個迅速的救災體系相形重要。

台灣歷經了九二一大地震,以及大大小小的颱風,直到莫拉克風災,小林村滅村的悲劇,這個慘痛的教訓終於讓我們體認到極端氣候常態化的威脅,因此,政府著手防災工作,同時強化基層防救災能力,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推動「災害防救深耕五年中程計劃」和「強化防災教育和修建避難場所計劃」。

透過這些計劃,能夠讓各縣市建立防災地圖和災害潛勢分析,並落實預防性撤離,經過這幾年努力,普及防救災教育,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基層的知識和能力大幅提昇。

然而在面對一個極端氣候的常態化,造成的災害將更為加劇,要如何強化防禦機制,減少傷亡的機率,從基層紮根災害防救工作和教育訓練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民國103年到106年,政府將再推動「災害防救深耕第二期計畫」,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