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華盛頓公約大會 台灣關注鯊魚等物種保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013華盛頓公約大會 台灣關注鯊魚等物種保育

2013年03月05日
摘錄自2013年3月3日中央社泰國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大會在曼谷召開,台灣關注5種鯊魚物種及淡水龜、淡水魟魚,若確定列入國際貿易管理附錄,未來商貿就得出具CITES文件。

根據公約規定,列在附錄一的物種禁止商業性國際貿易,列在附錄二的物種,目前雖未瀕臨滅絕,但如對貿易不嚴加管理,有可能變成滅絕危險的物種。

台灣遠洋漁業發達,已列在公約附錄二的鯨鯊、姥鯊、大白鯊等,台灣都有管制,鯨鯊已明文規定不能捕抓,姥鯊、大白鯊若捕獲則必須通報漁業署,漁民捕獲這兩種鯊魚且要進行國際貿易,必須申請CITES文件。

這次大會討論到的五種鯊魚:汙斑白眼鮫、路易氏雙髻鯊、無溝雙髻鯊、錘頭雙髻鯊,以及淡水魟魚、食蛇龜等,與台灣漁民與相關業者較有切身相關,食蛇龜龜板主要用做中藥材。

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林國彰說明,這些物種如果列入CITES附錄二物種,未來進行國際貿易時,就必須取得華盛頓公約的文件,才能進行跨境交易。公約增修也會影響中華民國國內法的管理。

公約新增新種鯊魚的討論,反映國際間對適當獵捕鯊魚的重視。漁業署遠洋漁業組海洋保育科長吳明峯說,我國政府2012年宣布鰭不離身規定,根據船型分不同期程實施,2013年7月起全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