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電開發 死而復活?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怒江水電開發 死而復活?

2013年02月28日
作者:鄧全倫 (《時代週報》記者)

編按:中國《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意味著怒江水電開發的重啟。此前,因是否會破壞「原生態環境」等爭論,怒江水電開發已延宕近十年。

位於西藏松塔水電站的施工和道路建設工程,靠近雲南省邊境和世界遺產三江並流。(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Rivers)

據知情者透露,怒江當地政府每年都會組隊到北京遊說,獲取國家有關部門對怒江水電站開發的支持。而近兩年來,每年都和怒江水電開發主體—雲南華電怒江開發有限公司多次召開怒江幹流水電開發前期工作推進座談會。

如今,怒江開發「復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態、地質等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依然難以迴避。可以預見的是,有關怒江水電發展與保護的爭論仍會繼續。

因爭論而擱淺

發源於西藏高原唐古喇山的怒江,流經西藏、雲南,進入緬甸,最後匯入印度洋。它在中國境內全長2018公里。這條有東方大峽谷之稱的河流,是聯合國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唯一的一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的主要河流。

然而,怒江的平靜,在10年前開始被打破。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主持評審通過了由雲南省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該報告規劃 「兩庫十三級」開發方案,全梯級總裝機容量可達2132萬千瓦,比三峽大壩的裝機容量還要多300萬千瓦。

該規劃報告一出,就遭到強烈反對。參加會議的原環保總局代表不予簽字,他們認為,怒江是除雅魯藏布江外唯一相對完整的生態江河,建議作為一個原生環境的對照點和參照系予以保留,不予開發。

當年9月3日,原國家環保總局主持召開座談會,列舉出多種反對怒江建壩理由:「三江並流」於2003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該地區進行水電開發和梯級電站建設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的宗旨不相符;怒江峽谷景觀壯美,對有可能破壞怒江峽谷景觀生態自然性與完整性的開發建設活動要慎重決策;當地物種與文化傳統需要維護。

綠家園、自然之友等環保組織亦開展一系列宣講活動,強調三江並流地區面積不到國土面積的0.4%,卻擁有全國25%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動物,有77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級的物種基因庫。

2004年2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家發改委報送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上批示:「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

怒江水電開發被擱置。

地質問題的交鋒

然而,數年來,有關怒江水電開發的爭論一直不斷。在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怒江建水電站的爭議」甚至成為重要試題。

2011年2月,四位地質界專家以聯名信方式上書國務院領導,從地質研究的角度反對怒江水電開發,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四位專家是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道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研究員孫文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銘、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東旭。他們在聯名信上直陳,「怒江處於活動斷裂帶、地震頻發,身處泥石流重災區,卻多暴雨」,「在地震、地質上有特殊的高風險,不應建設大型水電站」。

這封聯名信將怒江水電開發討論,首次從以往的生態問題延續到了地質問題上。隨後發生的日本大地震,讓中央高層十分重視這些老專家的意見。環保NGO「雲南大眾流域」負責人于曉剛向時代週報透露,溫家寶總理要求有關部門深入研究、論證怒江的地質與地震風險。

針對怒江水電站的地震風險,2011年3月6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大壩委員會組織召開了研討會,發出了另一種地質意見。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表示,「水電站壩址若處於斷裂帶上,一旦地震,的確無堅不摧。但實際操作中,只要不讓壩址區跨斷層、提高設防烈度,水電開發依然是安全的。」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會同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通過研究認為:怒江中下游流域歷史上地震少、震級小;就西南地區複雜的地震環境而言,怒江流域(中下游)仍屬區域構造相對穩定的地區。

怒江的開發衝動

儘管外界爭論不休,怒江地方政府數年來卻一直難以遏制開發怒江水電的衝動。

怒江是全國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總人口50萬。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說,目前怒江全州的貧困人口發生率達71.1%,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但怒江又是中國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這裏有世界級的水資源。水資源占雲南省總量的47%,可開發裝機容量達4200萬千瓦,為全國六大水電基地之一。怒江號稱中國第五大河流,僅在其中下游水電開發裝機容量就可達2000多萬千瓦。

除此之外,怒江還擁有世界級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的有鋅、鉛、錫、金、鎢等28種礦產,294個礦床(點),僅蘭坪金頂鳳凰山3.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蘊藏著鉛鋅礦1432萬金屬噸,潛在經濟價值高達1000億元以上,是我國目前已探明儲量最大的鉛鋅礦床。

2007年初,怒江州提出「礦電經濟強州」戰略:構建國家級水電基地、國家級有色金屬基地。其中水電被當地主政者視為是發展最快最見效者。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佈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表示,「十一五」期間將開發怒江六庫、賽格水電站。後受制環保爭議,至今未獲環保部門批准。但從2003年起,整個怒江中下游流域電站建設前期工作一直未停止。

2008年,六庫水電站在國家尚未正式核准的情況下竟悄然動工,並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名,對上游的村莊進行了移民。如今,六庫電站的工地大門緊閉,早已停工,但作為建設主壩的基礎工程圍堰已經修好。

2011年1月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關於怒江開發建設的前期論證,特別是設計、研究一直在做,到底怎麼推進目前雖無準確、成型的說法,但一定會開發怒江。這是國家能源局首次就怒江開發明確表態。

今年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佈《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該規劃表示,中國在「十二五」將積極發展水電,全面推進金沙江中下游、瀾滄江中下游、雅礱江、大渡河、黃河上游、雅魯藏布江中游水電基地建設,有序啟動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怒江水電基地建設。

華電怒江公司內部人士稱,旗下規劃中的四大電站何時開工,內部並無具體時間,得看國家的核准,但「六庫電站肯定最先動工」。

怒江水電開發幾乎已成定局,雲南省能源局卻仍然謹言慎行。針對怒江開發「復活」一事,該局綜合處一位官員接受時代週報採訪表示「省裡很重視,但也很謹慎」。他坦承:「畢竟規劃是規劃,但要實施起來還是困難重重,有關環保的輿論壓力太大。」

質疑聲已然響起。雲南大眾流域負責人于曉剛覺得《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重啟怒江開發「非常唐突」:「這是想在全國兩會前趕緊拋出來,作一個定局。這個規劃沒有徵求公眾意見,違背了資訊公開的有關法律法規。」

於曉剛稱,他將聯合國內的環保NGO在2月中下旬做相關調研,「深入瞭解此次怒江開發解禁的背景,背後有何力量在推動,然後再進行呼籲和提出質疑」。

著名水資源保護專家翁立達並不反對開發怒江,但他表示:「如何合理、適度、科學地開發,是一個特別慎重的問題。目前在環評、地災論證等基礎工作方面,我們做得很不扎實。」

可以預見的是,怒江水電之爭仍將繼續。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原載於2013年1月31日《時代週報》 

【延伸閱讀】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3年2月11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